日前在江寧區秣陵街道發現了一個怪現象:當地有一個2008年剛剛建起的秸稈氣化站,投資近200萬,目的就是為了集中處理村民們家中的秸稈,所生產的燃氣還可以通到村民家中。可是記者卻發現這個氣化站竟然大門緊鎖。當地群眾稱,這個秸稈氣化站建起來用了不到2個月就關門了,也從來沒有燒過秸稈。究竟是什么導致這個投資百萬的高科技設備成了擺設呢?
農村用上天然氣,秸稈只能燒掉了
近期,記者接到不少來自南京江寧區讀者的舉報,稱當地很多農村地區連日來都被煙霧籠罩,農民在大肆焚燒秸稈。記者對此開始走訪,發現情況屬實,幾乎各個街道都存在這一現象。有些地方的田里正在燒著秸稈,可周邊卻看不見人在看管;有些農民甚至在高壓線下面燒秸稈,真是非常危險。
記者采訪了一些焚燒秸稈的農民,他們表示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原因很簡單:這么多的秸稈他們根本沒辦法處理,除了燒掉,沒有其他辦法。“過去家里面還燒大灶,這些秸稈可以帶回家生火做飯,現在農村也用上液化氣、天然氣了,這些秸稈也就派不上用場了。”一位江寧區秣陵街道的村民這樣對記者說。
專門處理秸稈的氣化站,用了2個月就關門了
江寧區很多地方都設有專門處理秸稈的秸稈氣化站,按道理說目前正值農忙季節,正應該是這些秸稈氣化站“大顯身手”的時候,可是記者卻發現這些氣化站大多是大門緊鎖,里面一點生產的跡象也沒有。
6月8日下午,在秣陵街道周里社區,記者走進了一個這樣的秸稈氣化站。這里也是“鐵將軍把門”,記者叫門很久才從屋里走出一個中年婦女,她自稱是看大門的。“這邊早就關門了,現在不生產,沒什么可看的。”
再三要求下,記者得以走進這個氣化站,只見此處真的沒有任何其他工作人員。擺放機器設備的房間內非常凌亂,從機器上依稀可見斑斑鐵銹,地上也有很多垃圾,看上去已經很久沒有人進來過了。
在這家周里村秸稈氣化站場地內的公告牌上,記者看到,這個氣化站是2008年5月動工建設,2008年11月竣工,占地2500平方米,氣柜設計容量500立方米,總投資180萬元。
公告上說,這個秸稈氣化站建成后在當地村民家中安裝了300多套秸稈專用的氣表、灶具。每天消耗秸稈300公斤,所生產的秸稈燃氣約1200立方米,由供氣系統把這些氣送進村民家中。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周里村秸稈液化氣站在建成使用2個月后就關門了,一直持續到今天也沒見它再生產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