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磚一瓦總關“節” 碧水青山會有期 “低碳合肥”建設領域率先結果
前11個月,新建建筑節能50%設計標準執行率達100%;新型墻材占墻材總產量的70%,比上年提高10%。低碳建筑、低碳城市……低碳生活越來越近,而實際上,合肥建設系統早已率先籌劃踐行“低碳合肥”,并且取得顯著成效。
12月14日,肩負國務院重托,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委派,全國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監督檢查組赴合肥,對該市建筑節能特別是民用建筑節能、城市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等進行嚴格監督,并對年度節能減排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實地考核,最后全國“排座次”。
“國考”自然是居住建筑首當其沖。截至目前,合肥市既有建筑面積1.45億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積8873萬平方米。然而,合肥是一個典型能源缺乏型城市,去年電力、成品油、液化氣、天然氣等能源品種的市外凈調入量,占全市消費總量的98.6%。為此,合肥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列入全國科教城和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的優勢,以降低“碳”排放量為抓手,在全市建設領域大力推進民宅建筑節能減排工作。
2006年,由當時的建設部組織的建筑節能專項檢查中,合肥位列全國夏熱冬冷地區17個省會城市中的第3名;2007年,合肥建筑節能被樹為全國樣板;2008年,受到建設部高度評價。近年來,該市大力推進民用建筑節能工作,重點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
前11個月,全市累計建設節能建筑5581萬平方米,占現有民用建筑總量的38.45%,其中當年新建節能建筑面積1619萬平方米;節約標準煤58.8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53萬噸、二氧化硫0.588萬噸,完成了本地區建筑行業單位GDP能耗降低4.3%的指標。
在推進排水去污、生活垃圾處理方面,合肥建設系統同樣不遺余力。今年以來,合肥以國家將巢湖流域列入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項目為契機,目前已建成王小郢等污水處理廠14座,總處理規模每日80.7萬噸,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5%以上。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今年前兩個季度,該市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分別達95.3%和102.8%,在全國36個重點城市中連續排名第一。
今年1~11月,合肥累計填埋處理生活垃圾53萬噸(日均1600噸)。處理垃圾滲濾液17.75萬噸,實際減少COD等污染物排放量約為2721噸。規劃建設6臺1064千瓦進口燃氣發電機組,前期兩臺已于8月建成,成功實現并網發電。
合肥市建委表示,在建設領域,“低碳城市”以低碳建筑建設為標本和藍圖,其核心在于節能減排。為實現這一目標,合肥市編制了《合肥市建筑節能“十一五”發展規劃》、《2005~2010年合肥市建筑節能工作分步實施計劃》、《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發展規劃(2009~2012年)》等相關規定,計劃到“十一五”末,新建民用建筑工程建設全過程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達到節能50%要求。形成完善的新建民用建筑節能工作體系,新型墻材使用比例達到80%;在規劃區內率先試點實施節能65%設計標準;開展以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為重點的建筑節能改造和節能監管體系建設;推進以節約型校園建設為基礎的能耗監測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全面推廣淺層地能和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等在建筑中的規模化應用。
近期,合肥結合城市景觀整治,對五里墩立交橋和金寨路高架周邊地區共1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實施門窗節能等項目,統一加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今年7月,合肥啟動徽州大道等14條道路兩邊200棟建筑屋面改造、合肥汽配城太陽能一體化改造等工程項目。同時,安徽省建科院辦公大樓、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實驗樓和合肥廬陽區政府辦公大樓等既有建筑先后完成節能改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