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嚴重,爆發治理需求。繼“大氣十條”和“水十條”之后,“土十條”應運而生,為土壤環境修復帶來頂層設計,也奠定了今后一段時間內土壤污染治理的地位。相比大氣污染和水環境污染,我國土壤修復難度更大,治理更加困難,所需投資也更多,將達到幾萬億甚至幾十萬億的規模。未來,隨著立法和更多行業政策的出臺,土壤修復領域的發展前景拭目以待。在投資模式上,土壤修復領域勢必拉動更多PPP項目的實施,行業前景廣闊。
危廢處置與土壤修復協同發展。危險廢物的非法轉移、傾倒和利用處置通常與土壤污染密切聯系,廢酸、有機物等非法傾倒,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對土壤環境的傷害。隨著“土十條”的發布,國家對土壤環境的治理提上日程,對于危廢處置行業來說也構成利好。
環衛行業逐漸開啟市場化進程。清潔行業未來經營模式將更加多樣化,除了企業與政府共同承擔職能,還將加快推進市場化,政府購買服務,隨著更多公司的進入,市場容量必然擴展。
關注“海綿城市+PPP”。2015-2016年,財政部先后選定30個城市作為海綿城市試點和25個城市作為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所需資金多,盡管有中央財政支持,各地政府仍然有較大的資金缺口,需要多渠道融資解決資金瓶頸。因此,PPP、特許運營等模式將有望在海綿城市與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
關注地方黑臭水體治理進程。水十條出臺滿一年,全國已有多個省市陸續發布地方水十條實施方案,對于水環境質量改善、黑臭水體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目標。預計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各地將積極行動,在水治理領域加大投入,完成短期目標。
行業投資評級:當前,我們推薦土壤修復行業與大固廢行業的協同發展、海綿城市建設與黑臭水體治理。維持環保行業“看好”評級。
建議關注的公司:啟迪桑德(“買入”),東江環保(“增持”),中電環保(“增持”),高能環境。
股價催化劑:環保政策出臺;污染事件發生;監管執法力度加強;業內公司重組收購頻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