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1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時強調,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習近平12月21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研究“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65項重大工程項目進展和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等工作。
什么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垃圾分類!!!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
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
這是自小編出生以來第一次聽到國家最高領導人在中央財經領導會議上關注“垃圾分類”,并以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的高度,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小編及關心垃圾分類的“勇士”們的朋友圈,被播有習大大關于垃圾分類講話的CCTV截圖刷爆屏,一改往日霧霾遮天蔽日的灰暗。
我國的垃圾分類16年經歷了什么?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推廣工作已歷時多年。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市就開始提出垃圾分類。2000年建設部下發《關于公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通知》(建城環[2000]12號),確定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桂林八個城市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正式拉開了我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工作的序幕。
2015年4月,住建部等五部委發文確定了將北京市東城區、上海市靜安區、廣東省廣州市、浙江省杭州市等26個城市(區)作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區)。
今年(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建立城鎮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16年過去了,我國垃圾分類進展如何?問題多多
北京作為全國第一批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雖有16年之久,其垃圾分類現狀卻不容樂觀。大街小巷遍布分類垃圾箱(桶),但人人都是隨手扔,完全無視“可回收物”或“其他垃圾”,垃圾桶長期存在“表里不一”,不同垃圾“親密無間”不分彼此地混在一起。
對于垃圾分類的難題,很多人認為“中國人素質低”,不不不!說這句話的人一定不了解垃圾分類,會不會垃圾分類跟素質沒有一丁點關系。
政府制定政策缺乏系統性及可操作性。很多試點城市政府都推出了垃圾分類相關政策,但大多是完全照搬發達國家的或“復制粘貼”別的城市的,并未從實情出發結合當地垃圾分類特點制定相應的政策。另外不同部門發布不同政策,或多有沖突或相關間沒有銜接,缺乏系統性。
垃圾收集與運輸過程中的部門協調能力不足。由于中國特定的國情,我國的城建部門負責垃圾的收運,而垃圾的分類確定和處理是環保部門的主要任務。兩個部門的工作協調能力不足也直接制約了我國的垃圾分類管理,大大增加了治理難度。
垃圾分類技術裝備設施不完善。在我國大部分城市中,只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類垃圾桶,居民很多時候分不清楚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垃圾投放粗略分類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增加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困難,此外,垃圾回收站、運輸工具和處理設備也存在著數量缺乏,設施落后的問題。
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意識不足。垃圾分類收集必須有廣大市民對分類收集方式的理解、支持和自覺參與,由于民眾垃圾分類意識明顯欠缺,經常會出現“對我來說沒用的東西都是垃圾”、“垃圾分裝是一件麻煩事”或“一直沒搞明白垃圾到底怎么分類”等等想法,導致垃圾不分類隨意投放。
我國推行垃圾分類的建議,多多益善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勢在必行,需循序漸進、合理開展。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公民參與、企業加盟及政府決策三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一、加強生活垃圾全過程管理。強化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理念,統籌考慮垃圾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實施全過程分類管理。
二、研究制定垃圾分類配套政策法規。國家層面制定專業性法規和條例,如包裝物回收、電子電器回收、電池回收、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燒等內容,明確獎懲機制,提出總體目標,地方政府負責制定階段性目標并建立詳細的實施方案和措施。
三、研究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活垃圾管理指標體系,統一明確相關的定義和概念,便于生活垃圾分類的標準制定、成果量化、評價監管、績效考核等工作。
四、加強垃圾分類工作相關部門間協調。將分類工作由單一依賴環衛部門逐步向環衛部門與發展改革、環保、商務等部門分工負責、協同推進轉變,從單靠宣傳發動群眾向重視依托物業、社區等基層單位及資源化利用企業轉變,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五、持續推動垃圾分類示范試點。為居民提供合理的、精細化的、可持續的“一條龍”垃圾分類服務。因地制宜制定生活垃圾分類辦法, 明確分類類別,細化操作步驟和獎懲措施,動員社區、家庭、學校、單位、企業等都積極參與,開展垃圾分類便民服務。
六、提升分類收運和處理設施配套水平。重視科技研發和自主創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優化收運路線,提高分類收運技術和效率。規范廢舊商品回收渠道,提高再生利用水平。加強可降解有機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統籌餐廚垃圾、園林垃圾、糞便等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逐步實現餐廚垃圾單獨收集和循環利用。
七、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多部門聯合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信息統計,加強環衛部門生活垃圾與生活源廢品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回收處理等系統的銜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