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
發布時間:2018-4-11 來源:湖北人大
日前,湖北人大網發布湖北省環境保護廳關于《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全文如下:湖北省環境保護廳關于《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受省政府委托,現將....
日前,湖北人大網發布湖北省環境保護廳關于《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全文如下:
湖北省環境保護廳關于《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省政府委托,現將《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正確領導下,省環保廳會同各相關職能部門,緊緊圍繞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積極主動作為,充分發揮法治引領作用,緊扣長江大保護、環境質量改善、構建環境保護責任體系、著力推進土壤環境污染防治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做法及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分解落實工作目標責任
一是大力宣貫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2016年6月,舉辦了“新頒布《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培訓班”,邀請武漢大學、省環科院和省環境科學學會等單位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專家,對《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及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進行講解。12月,組織編制并向17個地市州環保部門以及我廳職能部門和二級單位印發了《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學習讀本》。2017年,先后開設了多次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國控監測點位調查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引導各地土壤環境管理和技術人員學習理解,促進了依法行政和規范執法。落實通過各類媒體平臺,廣泛向全社會各界宣傳滲透,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的知曉率。
二是制定實施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國務院頒布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力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我省緊緊圍繞國家有關工作部署,于2016年6月正式啟動省級工作方案編制工作。省環保廳作為牽頭單位,與編制單位、參與單位密切配合,全面落實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編制技術指南》有關要求,加強與國家、外省、部門、市縣等各方對接,在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完成了方案送審稿。2016年12月26日,《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送審稿)》通過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后由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實施。同時,省環保廳積極督促市縣人民政府著手做好各級工作方案的編制工作。
三是研究分解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目標任務。根據國家工作部署,充分考慮湖北實際,先后四次向國家書面反饋擬下達我省土壤污染防治目標任務的有關意見。2017年1月8—9日,省政府分管秘書長率環保、農業、國土等部門負責同志赴環保部匯報、對接目標責任書相關工作。目前,國家已正式與省人民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我廳認真組織研究并擬定了目標責任書分解方案,征求吸收了經信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農業廳等省直有關部門意見,擬將進一步征求各市州意見后確定任務分解方案,壓實工作目標和責任,為與市州簽訂目標責任書做好充分準備。同時,積極推動土壤污染防治列入全省各級政府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列入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根據工作目標和任務,我廳積極研究部署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工作及年度重點工作,擬定工作目標。2017年1月3日,省環保廳辦公會議研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研究部署2017年度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工作。2月8—9日召開的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又全面部署了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工作。我廳根據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有關要求,向各市州人民政府印送了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并建立了定期報送工作機制。
(二)夯實工作基礎,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
為摸清土壤污染底數,為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奠定基礎,國家啟動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省環保廳聯合省國土、農業部門加快部署推進土壤污染詳查。
一是建立土壤污染詳查工作機制。建立了省直有關部門工作協調小組,并設立了詳查辦公室,組建了專班。省環保廳商省財政廳并報省政府同意確定了土壤污染詳查專項資金分配方案。召開了一系列工作啟動會、研討會、工作部署會,認真研究落實國家對詳查工作的總體要求,對全省詳查工作的主要內容、組織形式、時間節點、技術保障等做了明確部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環保廳、國土資源廳、農業廳聯合印發實施了《湖北省土壤污染詳查工作方案》。
二是核實土壤污染詳查點位。根據環保部工作部署及有關技術要求,省環保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組織技術專家,通過衛星圖層初步確定詳查基礎點位19360個。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家編制的點位核實技術手冊,組織省、市、縣三級技術人員赴現場開展點位核實,歷時一個多月,篩查完成全部點位并確定詳查單元。經過國家環保部最終審核,我省確定詳查基礎點位17553個。
三是建立詳查全過程技術支撐。培訓組建了一批技術骨干。在參加國家環保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三部委舉辦的有關技術培訓的基礎上,我省組織各級環保、國土、農業系統技術骨干進行了多次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土壤詳查點位布設、土壤詳查實施方案編制、土壤詳查采樣制備及流轉、土壤詳查質量控制與質量保障等各個方面,培訓人數達1260人次。受訓學員頒發執業證書,組建了一支合格的詳查隊伍;搭建了樣品制備單位。環保、國土、農業分別建設了詳查樣品制備流轉中心,并根據國家要求組織安裝監控設備,保障了樣品流轉制備;遴選確定詳查實驗室。根據環保部要求,按照市縣申報、省級審核、專家評審、國家盲樣考核等程序,先后兩批遴選并向國家上報了檢測實驗室,最終12家實驗室入選。
四是建立土壤詳查全過程質控管理制度。編制湖北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質量管理制度,初步擬定湖北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質控工作方案。組建了環保、國土、農業部門質量控制專家隊伍。國土、農業部門質量控制專家隊伍。
在完成國家統一部署的詳查工作任務基礎上,我省組織開展了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印發《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關于開展湖北省縣級以上(含縣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壤監測工作的通知》,以縣級以上(含縣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壤為重點,對127個飲用水源地共計354個點位進行了監測。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三)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土壤環境監管執法
一是嚴格環境準入機制。在項目環評審批中全面實行建設項目環評“三掛鉤”機制。即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掛鉤、項目環評審批與現有項目管理聯動掛鉤、項目環評審批與區域環境質量聯動掛鉤機制。對環境質量現狀超標的地區,項目擬采取的措施不能滿足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管理要求的,依法不予審批。協調配合省經信委完成了冶金、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規劃環評。強化主體功能區劃的約束作用,以環境容量、生態承載力、污染物排放總量及生態安全等為約束條件,科學制定重點行業發展規劃。嚴格實施規劃“三線一單”要求,公開并重點監管土壤污染防治重點企業。嚴格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和產能過剩、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以及涉及危險化學品、重金屬和其他具有重大環境風險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對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新建布局重化工及造紙項目一律不批。陽新華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硫代乙酸、硫代乙酸鉀、宜昌思丹生化噻唑烷硐等一批項目被據批。
二是嚴格執法保護土壤環境。2017年以來,我省以長江經濟帶大保護和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整改為契機,打響了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駐點執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整改暗查暗訪、“一園兩水四行業”等一系列大型環境執法活動,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進一步健全“兩法銜接”機制。會同省檢察院、省高法、省公安廳建立了聯合打擊環境污染犯罪的工作機制,建立了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銜接長效機制。對影響土壤環境質量的重點企業加大監督管理力度,不斷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堅持零容忍,出重拳、打組合拳,依法依規從重從嚴從快處理違法案件。
三是推進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制定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年度方案,分解下達各地整治任務,計劃于2017年底前完成1056個村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截至目前,1008個已編制完成實施方案,148個項目已建成。將應急與謀遠相結合,繼續深入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農用薄膜、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建設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控示范區,引導養殖業和種植業融合發展,重點在養殖大縣、產糧大縣推進種養結合,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組織開展了重點流域禁養區養殖場關閉搬遷專項督辦。目前,全省已劃定禁養區共計1870個,總面積31430.23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10月底,禁養區內已搬遷或關閉的畜禽養殖場4574個,完成任務總額的96%。與有關高校共同設立了“湖北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新技術研發和推廣。
四是加強污染地塊治理。嚴格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有關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根據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和《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的有關要求,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范人居環境風險。組織國土、環保、工信、住建等四部委聯合開展已搬遷關閉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再開發利用情況專項檢查行動,初步查明已關閉搬遷企業地塊58個,上報環保部。部署應用了國家統一建立的污染地塊信息系統,將已關閉搬遷企業名單錄入系統跟蹤管理地塊的環境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及效果評估等活動。截止目前,已錄入44家地塊信息,各地環保部門督促土地使用權人開展初步調查工作,有效防范人居環境風險。同時,加強污染物源頭管控。建立并公開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清單。指導各地對污染地塊進行摸底研究并擬訂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落實重金屬污染物總量控制,出臺《省環保廳關于分類管理重金屬污染排放量指標的通知》,對涉及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實施分類管理。
(四)依法履職盡責,加強土壤污染修復治理
一是指導黃石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黃石市被列為6個全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之一,委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作為編制單位,以地市為單元開展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圍繞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法規標準完善、農用地分級管理、建設用地分類管控、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等任務全面進行示范。通過示范區建設,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工作,解決突出的土壤環境問題。先行區實施方案已于2016年12月26日經黃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方案由我廳聯合省財政廳報請省政府同意后,上報環保部、財政部備案。我廳大力支持推進黃石先行區建設,連續兩年投入中央資金3.5億元,支持黃石實施一批土壤污染治理項目。
二是積極推進市縣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指導推動蘄春、竹溪等2個國家土壤污染治理試點項目,目前兩個項目正在實施之中。2016—2017年,共獲批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79515萬元,用于支持23個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建設,對項目落實了季度報送制度,督促項目加快實施。同時,研究編制土壤污染修復治理規劃,向國家報送了23個較為成熟的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并積極儲備省級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庫。結合國家《關于開展“十三五”環保投資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的通知》(環辦規財〔2016〕26號)及《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治理保護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的通知》(環辦規財〔2017〕19號)的相關要求,根據環保部土壤污染防治項目技術指導意見,組織全省環保系統申報土壤污染防治項目。項目經市、縣兩級遴選、省級專家審查、國家技術指導審核,已最終形成入庫意見。項目庫計劃連同省級污染修復治理規劃于2017年底一并出臺。
三是夯實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布設了省控土壤監測網絡。在國控1926個點位的基礎上,新增布設監測點位4080個。省控土壤網絡為全省首次,全國領先。做到了五個全覆蓋和五個說得清,即“五個全覆蓋”指省控土壤監測網絡達到全省8km×8km網格全覆蓋、土壤類型全覆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全覆蓋、主要污染行業重點企業全覆蓋和各市縣行政區域全覆蓋;“五個說得清”指省控土壤監測網絡能夠滿足說清我省土壤環境質量現狀、動態趨勢及污染地塊分布和污染程度;說清土壤污染狀況及污染地塊環境風險情況的要求;說清污染面積。構建我省土壤環境監測信息化管理系統。完成土壤樣品庫管理系統、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及信息發布系統、土壤環境質量信息化基礎硬件,開發了土壤監測采樣軟件,促進我省土壤監測的信息化水平全方位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土壤環境監管體制尚不健全
土壤污染防治地方“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部門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起步較晚,省以下尚未設立土壤環境管理單位。
(二)土壤環境標準規范欠缺
土壤污染的評估、修復規范與標準依據不足,全省土壤污染預防和修復工作推進困難。資金執行率比較低。土壤項目庫建設尚不成熟。
(三)土壤環境監管基礎能力不足
土壤環境監管風險性、專業性很強,對野外工作經驗、應變能力和體力耐力有較高要求。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土壤環境環境監測、監察專業力量嚴重不足,難以滿足日常環境監管的需要。
(四)土壤環境法制普及不夠
土壤污染較為隱蔽呈現緩慢,個別企業、單位對環境保護的認識還不到位,違法排污等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部分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能力不強。
三、下一階段工作打算
省環保廳將繼續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緊扣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戰略,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依法依規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各項工作。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繼續加強普法教育
以“七五”普法規劃實施、“6˙5”世界環境日、環保世紀行、“12˙4”國家憲法日系列宣傳活動等為契機,大力開展法規宣傳,創新宣傳形式,注重宣傳實效,不斷引導全社會增強環境保護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促進全民知法守法,共同維護土壤環境安全。真正使地方性環保法規各項制度規定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人盡皆知并自覺自愿的行為準則,營造人人關心、支持并參與環保的濃厚氛圍。
(二)全力完成國家土壤污染防治目標任務
充分發揮環保牽頭作用,將目標責任細化分解到各地各部門。按照國家既定工作進度,確保于2018年底前查明本行政區域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2020年底前掌握本行政區域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重金屬總量控制目標。落實土壤污染修復治理、結構調整、還林還草等工作目標任務,確保達到國家要求的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障土壤環境安全。
(三)進一步加強土壤治理修復
指導黃石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推動黃石重點在土壤污染防治體制機制、源頭預防、風險管控、項目庫建設、資金項目管理、項目工程實施、技術路線方法、修復治理成效、監督管理能力、檔案管理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可復制推廣、實在管用的成功經驗。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項目。重點在高標準項目庫建設、日常監管、發揮資金項目效益方面抓出成效。
(四)健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管理體制
以全省環保系統“雙垂”改革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環保執法隊伍建設,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環保執法工作機制。對基層環保部門的用人制度加以規范,吸引專業從業人員到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特別是基層一線工作,加強市、縣級監管執法隊伍。進一步夯實土壤環境監管能力,繼續優化完善土壤環境監管信息化平臺。
四、有關建議
一是建議支持強化環境管理體制建設。在環保系統設立土壤環境監管機構,匯聚專業人才隊伍。
二是建議支持加快土壤污染治理技術研究。制定支持土壤污染治理行業發展的產業政策,支持相關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鼓勵和支持相關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促進我省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