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國家重要戰略,但同時也對海洋環境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有關數字顯示,我國近年來因赤潮、溢油、病毒和污染造成的海洋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0億元。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必須提高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監測能力,這就需要海洋污染監測儀器的支撐。
記者日前了解到,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一系列海洋水質污染“監測器”,能夠對沿海、河口及近岸海洋經濟帶的海水污染技術指標進行現場、實時、連續的測量,解決了我國海水環境污染現場測量的技術難題。
這些設備能在復雜海洋環境中長期可靠的工作,對海水污染技術指標進行現場、實時、連續的測量,不產生二次污染,適用于科考船、調查船、海洋臺站、海洋石油平臺等現場實時測量,解決了我國現場測量的技術難題,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前景。
據介紹,發展海洋環境污染監測儀器能獲得實時的環境數據,全面了解和掌握海洋環境的綜合質量狀況及其變化規律,在第一時間發現海水污染的變化,早預報,早治理,減少海洋污染事件的發生。
據了解,目前我國海洋污染監測儀器總體技術上落后先進海洋國家約10~15年。無論其種類、測量參數、測量準確度,均仍停留在發展的初期水平上,反映海洋生態環境等領域的現場、實時、連續的分析監測儀器在國內幾乎還是空白。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作為國內唯一堅持海洋污染儀器研制和開發的研究所,從事海洋監測技術研究、海洋監測設備研制和生產已有40余年的歷史。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積極跟蹤、努力創新,加強海洋污染監測高技術研究,積極開發海洋污染高技術產品。經過近10年的努力,成功開發出海水化學需氧量(COD)測量儀、海水多種有機物測量儀、海水重金屬便攜式測量儀等。
據了解,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正在積極探索此類設備在淡水污染監測應用的可能性,并已取得一些進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