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觀點評論 » 正文

發展生物質能源 讓農林廢棄物變成“香餑餑

發布時間:2019-5-10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在河北省行唐縣只里鄉北高里村,每年麥收后,都有專人到田間地頭負責打包秸稈,同時每畝廢棄麥秸給到農民5~10元錢的收購費。這些麥秸由撿拾打捆機“吞下”壓實再打捆“吐出”,隨后由抓包機裝到運輸車上,最后被....
在河北省行唐縣只里鄉北高里村,每年麥收后,都有專人到田間地頭負責打包秸稈,同時每畝廢棄麥秸給到農民5~10元錢的收購費。這些麥秸由撿拾打捆機“吞下”壓實再打捆“吐出”,隨后由抓包機裝到運輸車上,最后被銷往電廠作為發電燃料進行二次利用。麥秸就這樣搖身一變從令人厭棄的垃圾變成了“香餑餑”。

通過對廢棄麥秸的再利用,不僅田間地壟整齊了,大秋作物管理方便了,最重要的是,農村的環境變美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要大力發展農林生物質能源,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把發展生物質能源作為重要戰略,把農林廢棄物轉化為生物質油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能夠使生物質組成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得到增值增效利用。”

農林廢棄物可利用資源十分豐富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認為,生物質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加快發展生物質煉制技術及衍生產業,能夠成為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抓手。

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已成為城鄉環境保護及治理的重大任務,隨著我國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有機廢棄物生產國之一。來自2018中國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化研討會上的數據顯示,全國每年產生畜禽糞污38億噸,產生秸稈近10億噸、可收集量近9億噸,每年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等林業廢棄物約1.4億噸,林木修枝等產生的林業廢棄物1億噸,這些資源的可利用率在50%以上,是發展生物質能源的重要資源。

“我國農業廢棄物可利用的資源量相當于4.25億頓標準煤,這是一個為變廢為寶、促進農民增收的好途徑。”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曾在公開場合呼吁,這不僅有利于保護農民的利益,還有利于減少糧食儲存企業的負擔,同時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北高里村的麥秸再利用,正是農林廢棄物這片巨大“藍海”中的一個典型案例。據介紹,2018年,行唐縣引進了生物質發電項目,以3萬畝麥秸為試點,這些麥秸所產生的熱量相當于3000噸燃煤的熱量,公司正常運行后將年消耗30萬噸農林廢棄物,年發電量達3億度。

今年1月,工信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建設50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50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基地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形成多途徑、高附加值的綜合利用發展新格局。

變廢為寶助力生態宜居

東北地區每年產生超過1億噸的秸稈,由于缺乏加工轉化渠道,農民被迫露天焚燒,導致該區域階段性空氣污染。遼寧省大連市某社區第一書記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村沒有統一的垃圾處理點,不管是生活垃圾,還是田間廢棄物,農民都是路邊隨意丟棄或焚燒,這帶來了很大的環境污染問題。”

而在湖南,當地統一進行垃圾焚燒發電的做法,或許可以借鑒——在湖南長沙市區北邊的一個山坳里,每天約有200輛綠色涂裝的密閉式垃圾轉運車,將數千噸垃圾送入這里的焚燒發電廠,進行集中處理。把垃圾再利用成電能,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帶來了環境的整潔。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湖南省類似這樣的垃圾處理站已有10個,日處理能力達1.2萬噸。8個在建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推進,計劃投資48億元,設計日處理能力8550噸,這些項目投產后,湖南全省生活垃圾處理焚燒占比將超過50%。

實際上,在國際上,農林生物質能源已經得到了廣泛發展,成長為重要的替代能源。如美國制定了能源農場發展計劃,瑞典生物質能源占全國能源消耗的1/4,并首個提出到2020年告別石油,利用纖維素生產的燃料乙醇全部替代石油。

新產業可充分帶動就業

除顯著的環保效益外,通過再利用農林廢物發展生物質能,實現規模化示范生產,還可以全力推進貧困縣市及農村的產業扶貧工作,把“增收支柱”筑起來。

來自行唐縣的數據顯示,通過麥秸燃料發電,可以在全縣建立起收集、加工、運輸秸稈供應全新產業鏈,帶動全縣1000人就業,可為全縣農民直接增收900多萬元。

不僅是華北,東北也在行動。2017年2月,東北區域玉米秸稈綜合利用協同創新聯盟成立,聯盟理事長、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吳興宏表示,聯盟將以玉米秸稈高效利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總目標,用3~5年時間,在東北地區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還田為主、多元利用的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格局。

在趙皖平看來,要充分利用好農林廢棄物,還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研究出臺有機肥料的補貼政策,建議政府改變目前‘撒胡椒面式’的現金補貼方式,改由國家和地方財政,通過供銷社系統和相關大型涉農央企,對生物質煉制企業所生產的含有土壤修復功能的有機碳能肥料進行統一采購,階段性地免費贈與農民使用或對農民給予實物補貼。”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