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減排關鍵是要把減排成本降到最低,這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資本市場在低碳經濟中的作用。
歐美等金融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直接投資融資、銀行貸款、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為支撐的碳金融體系。
一些大型的碳交易中心相繼建立,如歐盟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體系(EU ETS)、歐洲氣候交易所(ECX)等。嗅覺靈敏的華爾街商人也提前布局碳金融。
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的碳金融要落后許多。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研究規劃部副經理鄧羽騰指出,“中國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碳交易市場,但必須先行先試,否則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就會措手不及。”
2008年以來,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深圳等城市相繼成立環境交易所,并迅速開始推出減排規則,推動碳交易。
09年8月8日,中國第一筆VER(自愿減排)交易,在北京環境交易所達成。在這起交易中,天平汽車保險購買了8026噸VER。這是中國碳交易市場獲取更大話語權的一次試水。
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北京環境交易所面向全球推出中國首個自愿碳減排標準——“熊貓標準”。
這個有著鮮明中國特色的標準是專為中國市場設立的自愿減排標準。“它將是中國在全球碳交易領域中爭奪話語權、繼而爭奪定價權的開始。”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熊焰如是說。
“熊貓標準”的發起人除了北京環境交易所外,還有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法國BlueNEXt交易所,參與該標準制定的有買方、賣方、中介、咨詢開發公司等利益相關實體以及能源環保類非政府組織,廣泛的代表性使這一標準更為公平、客觀。
“熊貓標準”將確立自愿減排量的檢測標準和原則,并規定自愿減排流程、評定機構、規則限定等內容,從而完善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
該標準將借鑒美國杜克法則,大力推動農、林、牧、副、漁業的生態補償類項目,促進市場向工業補償農業、城市補償農村、東部補償西部、高排放者補償低排放者的方向發展。
遵循熊貓標準的原則,被合格的第三方機構核證并通過注冊,可以獲得相應數量的熊貓標準信用額,信用額可以買賣。
與此同時,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正在聯合企業進行“企業自愿減排聯合行動”,試圖推出《天津議定書》,作為國內企業碳減排的行動指南。
由于碳排放權本身具有復雜性,在短期內難以大規模展開,可能更多地會停留在自愿減排的層面。這意味著,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國內與排放權交易相關的各種金融創新活動,主要還是會圍繞境外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展開。
國內自身的碳交易市場發展將是一個絕對趨勢,因此,需要盡快完善國內的碳交易體系,讓市場充分活躍。中國亟需建立一個包括碳排放在內的統一的排放權市場,用市場化的方式規范企業的單兵作戰。
1月8日,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在北京宣布,啟動“中國碳中和聯盟”,該聯盟是國內首個碳中和聯盟組織。是繼發布我國首個自愿碳減排標準——熊貓標準后,北京環境交易所在自愿減排領域的又一大動作。
相對于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已經發起“企業自愿減排聯合行動”,倡導自愿減排而言,“碳中和聯盟”不僅要求企業“減排”,還要實現“碳中和”,即“不產生正的碳排放”,因此對企業的碳減排能力要求嚴格得多。
兩大交易所的行動,已意味著中國減排市場以自愿減排為突破口,進入加速推進階段。
“碳中和聯盟啟動后即展開招募工作,主要以企業為對象,進入聯盟的硬性目標是企業必須有碳排放的明確時間表。”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畢建忠介紹說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能源需求將持續攀升,預計在2030-2040年將達到排放高峰,屆時碳排放量將占到全球排放量的一半以上,碳減排壓力將劇增。“碳減排工作的啟動宜早不宜遲。”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熊焰認為,
“碳中和聯盟”在這一背景下成立,專為國內眾多企業、機構、團體提供全方位的碳中和服務,幫助其實現碳中和目標,率先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