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阻止全球進一步變暖,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已經成為了全人類的共同使命,而“碳中和”則是達成這一使命的必須手段,是實現人類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而碳達峰指的是碳排放達到“峰值”后,進入平穩下降階段。碳中和, 則是將一定時間內,全社會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的過程。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數據,已有49個國家在201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占當時全球排放量的36%。根據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t Unit數據,已有29個國家和地區提出碳中和目標。
“十三五”期間,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駛入綠色低碳發展“快車道”。
目前從消費端的角度來看,推動
節能環保、綠色消費、低碳經濟將是重點,碳中和背景下環保的需求大大提升。
那么在未來0碳中國的實現路徑有哪些呢?必將是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道路,實現“碳中和”。
在6月2日—4日的上海2021世環會期間,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中國公益平臺將與世環會聯手打造碳達峰、碳中和全國首個集“高峰論壇、低碳工程、綠色展會”三位一體的2021碳中和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峰會,為實現“雙碳”目標愿景貢獻智慧與力量。
會議議題
應對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背景;
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戰略、政策、發展路徑;
“無廢城市”建設與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協同推進的關系;
清潔能源、儲能與智能電網助力碳達峰;
能源、交通與工業部門深度脫碳;
6、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在固廢領域應用;
7、建筑領域碳達峰目標與實現路徑;
8、鋼鐵生產企業碳資產管理與碳減排行動路線;
9、發電企業應對全國碳市場的碳交易管理策略;
10、污
水處理行業低碳發展問題;
11、重點工業企業減污與降碳協同增效路徑;
12、碳政策下企業面臨的碳壁壘挑戰,領先企業的低碳轉型戰略;
13、碳中和目標下碳基能源減碳和污染防治;
14、碳中和賦予被動式建筑新機遇。
“以上相關單位名單為發稿前截止,日后將陸續更新,敬請期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