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0日,成立僅僅四年多的創業型公司攜程網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攜程網也隨即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二輪海外上市的一個成功典范。作為一家年輕的創業型企業,攜程網是如何一步步取得投資者青睞的呢?
在中歐的課堂上,攜程網首席運營官也是攜程網創始人之一的范敏,與攜程網的第一家風險投資商IDG集團的技術創投基金副總裁章蘇陽一起回顧了他們的第一次合作。
創業角度:對投資方要講信用
五年前,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帕帕拉教授來華,一位老師曾這樣問:您認為中國企業家在哪些地方最需要提高?教授略加思索即答道:想象力!中國企業家最缺乏的就是想象力!
范敏說,我們這個時代,奇跡無處不在,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只有一步之遙,這最后一步就是想象力,攜程網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
2000年,攜程網成立之初,第一個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大的酒店信息服務預訂平臺。當時這種想法可謂前無古人,但這樣的背景恰恰提供了一個成長的機會,攜程網的創業者比較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以酒店作為第一個突破口切入市場,從而開創了一個新的行業。
但任何創業型公司如果想迅速做大,僅僅依靠自己的資金都是不夠的,當時攜程的創業者們認為第一輪投資非常重要,就好象嬰兒過了滿月就可以挺過去,否則就會夭折。
范敏說,當初他跟IDG談的時候,感覺最重要的是要講清楚攜程的真正價值,講清楚攜程網的商業模式,還有就是介紹我們創業團隊的價值,這是很重要的。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在最早談的時候一定要把對方看成是一個合作伙伴,要把信心告訴對方。因為投資方尤其是風險投資方,投入到企業要承擔非常大的風險,但是企業發展方向對于他們來說又是信息不對稱的,作為一個企業老總來說,一方面既要把自己的企業賣個好價錢,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的所有情況跟投資方講清楚,在一個平等合作的基礎上,在一個信用的基礎上才能談成,如果沒有信用的話,大家相互勾心斗角,是談不成的。
投資角度:風險投資以人為本
風險投資,這種多少有點兒類似于賭博的游戲,歸根結底投的到底是什么呢?讓IDG的章蘇陽先生來現身說法。
用章先生的話來說,風險投資的投資要素,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還是人。在人力這方面的評價過關之后,才談得上市場和技術,因為技術是客觀的東西,人力資源才是最根本的。
IDG之所以選擇了攜程網,最重要的是基于幾位創業者以前的履歷,基于他們以前在各自崗位的成功。當時攜程的幾位創始人,在組建公司以前在各自領域里已經做到相當不錯的狀態,而且在創建公司時已經互相認識和了解,不像那些臨時組建的團隊,很容易發生摩擦和沖突。另外他們挑對了時機,他們要做的東西在美國當時正好有一個相對成功的東西。
有人認為風險投資投的是一個點子,也有人認為只有高科技才能贏得風險投資的青睞,這些觀點都是有偏差的。風險投資家也習慣于引用麥克波特教授的五個方面來分析和判斷創業者的未來——你的消費者是誰,你的供應商是誰,你的進入門檻有多高,行業內被替代的可能性有多大,整個行業競爭氛圍如何。如果一個企業這五個分析做的都比較好,就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鏈接
創立于1999年初的攜程網是一家吸納海外風險投資組建的旅行服務公司,主要的投資者有美國卡萊爾集團(Carlyle Group)、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等。1999年10月,攜程網吸引IDG第一筆投資,2000年3月吸引軟銀集團第二輪融資,2000年11月引來美國卡萊爾集團的第三筆投資,前后三次募資共計吸納海外風險投資近1800萬美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