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軍總想干一番大事業,她覺得這樣生命才更有意義。
在董愛軍的婆家王宅村村南有一片300多畝的荒廢地,多年來雜草叢生,荊棘遍地,滿目凄涼。村里人沒人愿意承包它。2004年,董愛軍和愛人張旺敬商量后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承包下這塊荒地。她和村里簽下了50年的承包合同。
董愛軍的做法令很多人不理解:“買賣做得好好的,卻回來種地,圖個啥?”董愛軍天生有個倔脾氣,認準的事兒九頭牛也休想拉回來。她和愛人把家搬到地里,搭起了簡易房,安營扎寨開始創業。2005年春天,一項在王宅村歷史上從沒有過的大工程動工了,推土機的轟鳴聲打破了這塊荒地寂靜。董愛軍沒日沒夜地干著,幾次由于過度的操勞而累倒,但她始終沒有趴下,咬著牙堅持了下來。連續備戰了兩個多月,投資十幾萬元,終于把這塊荒地改造好了,當年,董愛軍種上了大豆、玉米、花生。這一年正趕上風調雨順,收入還算可以,這更增添了她立足農村創業的信心。
2006年,董愛軍通過認真的市場調查后,決定種效益高、見效快的葡萄。經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孔慶生教授推薦,她種上了克倫生葡萄。據專家講,這種無核葡萄屬于硬質果,可刀切成片,口感好,并含有抗癌物質,被譽為“果中將軍,抗癌先鋒”,很有發展前途。董愛軍從北京購來葡萄苗,在承包地建起了全縣第一個大規模葡萄園。這樣她又投進去20多萬元。
然而,栽樹易,管理難。由于沒有經驗,當年的葡萄苗沒有管好。董愛軍分析失敗的原因是不懂葡萄管理技術。她開始向省內外的葡萄專家請教,許多科研院所都留下了她的腳印。2007年董愛軍從外地請來師傅,還招收了十余個工人,開始精心管理這片葡萄園。這一年,所有葡萄被一廣州客戶以每公斤10元錢的價格包銷,她共收入了30多萬元。
今年董愛軍的葡萄基地又迎來了一個大豐收年,預計葡萄產量可突破100噸,收入可達100多萬元。剛進9月,葡萄還未成熟,已有廣州、江蘇等地的客戶和董愛軍聯系,競相訂購。董愛軍計劃在9月中旬或下旬葡萄成熟時舉辦一次觀果大會,屆時將邀請各地的葡萄愛好者來品嘗參觀,共商葡萄產業化大計。
董愛軍種葡萄成功后,首先想到的是那些致富無門的群眾。她在南皮、東光、南大港、滄縣、鹽山等地發展了幾十個克倫生葡萄種植戶。她向種植戶承諾:包純度、包成活、包技術、包銷售,讓果農“當年種植,二年掛果,三年豐產”。董愛軍準備發展5000畝的葡萄基地,形成產、儲、銷為一體的葡萄專業龍頭,讓克倫生葡萄推廣開來,讓更多人跨進富裕的大門。
在這片希望的綠野上,董愛軍正實現著自己的夢想,譜寫著更加輝煌的壯麗篇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