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濮存昕委員到兩會報到的那輛自行車,到各大媒體頻頻顯現的主題,“低碳經濟”的熱度在今年的“兩會”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人大代表們紛紛為低碳生活出謀劃策。
大概是從哥本哈根峰會開始,中國民眾對低碳這個詞一下子變的熟悉起來,也兩會上也是如此。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何在,怎么做才能真正做到低碳。
人大代表、廣西玉柴董事局主席晏平認為,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資源枯竭危機絕非危言聳聽,以前粗放式的貿易增長模式代價慘重。
晏平:為了GDP,好項目、爛項目一兜裝一籮筐里,現在GDP的增長實際上付出的代價遠遠多于我們這種代價。
人大代表、中石化安慶分公司經理余夕志說,我們目前的形勢是GDP單位能耗是世界兩倍,環境質量雖然局面改善,但整體仍在不斷惡化,所以發展低碳經濟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
余夕志: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覺得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發展低碳經濟,它是中國的一條能源戰略。目前我們國家的能源還是非常緊缺的,石油和天然氣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7%左右,同時我們的能效也比較低,我們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還多,所以必須大力的發展低碳經濟。
人大代表、南昌市市長胡憲表示,慢慢地低碳應該成為一種時尚,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甚至每一級政府,都應該真的以低碳為標準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他說:發展低碳生態經濟是大勢所趨,一個是金融危機帶來的,一個是能源的危機帶來的。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要把經濟搞上去,把生態保護好。說到底,是一種理念的提升。
建言低碳經濟,代表們有沒有自己的好辦法呢?湖北省國資委主任楊澤柱和河南省交通廳廳長董永安,兩位地方政府的人大代表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楊澤柱:比如說垃圾,我們就應該出臺一個政策,有償回收,千家萬戶的垃圾我用錢買回來,買回來以后就去發電,這發的電的成本肯定比化石能源的成本要高,所以國家在上網的電價上,要給與支持,真真形成產業,形成氣候以后,發展就快了。
董永安:比方說要發展一些綠色的、環保的一些運輸方式,比方說我們現在有些燒汽油的會改造成燒天然氣的,同時現在這種燒汽的出租車、公交車也會發展成為電動汽車。
發展與環保并重,GDP與低碳同行。這不僅要成為各級政府的理念和責任,也要在公民中倡導低碳生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國慶代表說,其實低碳生活其實離我們并不遠,小到一盞節能燈的使用,大到一臺汽車、一幢節能住宅的購買,每一個人都能參與。
郭國慶:低碳經濟并不遙遠,我覺得作為每個人、每個機構、每個團體都應該有這種認識,比如每月少開一天車,號召節約能源,這種行為方式我們應該倡導。低碳經濟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向往,低碳生產制造是工業生產的必然趨勢。 記者王濤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