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安徽省政協委員看來,對“環保的標準”在各地似乎因地而異,環保標準制定再嚴格,若不執行,等同于形同虛設。
據本報了解,目前,皖江城市帶擁有4個國家級開發區、65個省級開發區,每個縣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園區,如何管理如此之多的產業園區,防止污染發生,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提高引資標準
“皖江城市帶要提高外資或內資的進入門檻,將那些高污染、低層次的項目拒之于外。”安徽省發改委一位官員明確表示,如果是因為堅持“選資”標準,讓示范區失去一些項目甚至于一些大項目,“也大可不必因此扼腕嘆息”。
安徽將在皖江城市帶的招商引資上,實行環保節能“一票否決制”。即在環境保護、節能降耗與經濟發展發生矛盾時,要首先讓位于環保和節能。設立環保節能門檻選資,就是要嚴格審查企業的環保節能狀況,從源頭上防止污染,保護環境、節能降耗。
“環保部門在項目審批中的決策地位要前移,項目引進過程中首先要征詢環保部門的意見,進行全面環境評估,凡是達不到國家環保產業政策、環保要求的,堅持"第一票否決",一律不得"上馬"。”安徽省發改委人士表示。
本報了解到,安徽還將建立健全示范區建設領導推進機制,明確省市縣各級責任,研究制定示范區建設成效衡量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辦法。其中,環保是對當地領導考核的一個主要手段。
在2009年7月份,國家22個部委聯合對皖江城市帶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察時,環保部就是其中重要一員,要求皖江城市帶“發展循環經濟”。
國家層面對環保的要求也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中得以體現,據本報了解,《規劃》在第八章,明確提出在產業轉移中要嚴禁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轉入。
《規劃》還指出要“合理控制高能耗產業發展,限制和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工藝和設備”。
同時,對于可控范圍內的污染,安徽方面將加強工業園區廢水的集中治理和固體廢物的有效處置,并單獨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并正常運營。
不過,對于安徽而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發展能否解開“先發展后治理”這一魔咒,仍有待觀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