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部分的國內光伏制造商也要求德方采購人員先付定金(占貨款的20%到30%)再會交貨,但去年不付定金就提貨、要求供應商延期交付的大有人在。
一家國外光伏系統制造商CEO說,德短期內削減電價補貼“這只會讓德企失去市場經濟地位,而讓中國公司受益”。但王潤生表示,德企可將一部分組件委托給中方,“現在,正有公司跟我們談這方面的業務。”
汪劉勝也說,德企這幾年的成長受益于當地光伏補貼的政策,但電價勢必會走低,“新政只是讓他們更早地意識到自己缺乏競爭力,向亞洲轉移生產線是必然的。”
德國政府調價草案在1月21日對外公布:屋頂系統的光伏電價補貼將在今年4月下調15%;地面、農場系統的補貼額將下降15%和25%。若全年(德)新增裝機3.5GW以上,補貼還會調低2.5%。也就是說,原先每年下浮8%到10%的(光伏)電價,2010單個年度將被一次性調低23%到33%。
“新政若出臺,質量好、價格略高的德企將沒有退路,這為中國廠商帶來了商機。”Reinhard Wecker說。目前,德國公司要比中國公司的報價高出20%左右。
德光伏制造商的一大成本就是員工工資:生產線工人的薪酬約2000歐元/月,要比中國工人的工資高出8到10倍;5年以上經驗的工程師月薪也要5000歐元/月以上,是中國的5倍左右。此外,光伏系統的輔料——玻璃、清洗劑、本土電池片價也要比中國產品貴出一大截。
Reinhard Wecker說,上周末各大光伏企業通過所在的5個州政府,聯名寫信給德國政府,反對該政策的出臺。1月27日,州政府、25家光伏制造商也就此做了進一步探討,但未達成任何意向,“明天,政府要員將會向德國政府高層匯報情況,再開會研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