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財、物各項權力下放到區域市場,企業風險產生乘數效應。不論怎樣嚴格抽查,靠事后發現管理漏洞是不行的,如果缺少事先防范,企業傾覆可能只在一瞬間。
【案例】某保健品企業,當銷售大幅增長時為搶占市場,一個月內在全國設立了20多家分公司。雖然業績攀升到了10個億,但全年下來企業凈利潤竟只有幾百萬。公司馬上成立了內部審計部門,全國巡查后發現,不少分公司都有吃廣告回扣、坐收坐支、盜賣產品的現象。雖然事后健全了財務制度,對違規者進行了處理,但企業后繼乏力,從此一蹶不振。
4.渠道數量不足。
“塊塊化”管理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區域的工作量足夠大,業務人員不會“被迫輕閑”。
在企業市場初創時期,渠道建設工作尚未完成。這時候市場上的主要工作是招商,而非管理與服務。如果把業務人員按區域劃分下去,那么招商的工作形不成合力,渠道數量過少,管理與服務根本無從談起。
【案例】某企業,剛剛組建營銷中心就把業務員全部“放養”出去。每個重點地級市場都派一個人,期望他們自己招商、自行管理。結果有的業務員招商能力很差,工作中產生畏難情緒,索性躲在一旁享清閑;而招商能力強的人,招到了商自己又管不過來,忙于應付日常事務。全年銷量始終少得可憐。
總體而言,實行“塊塊化”管理,是有諸多前提條件的。
有些企業對營銷工作缺乏概念,先是拼命招人,以為人多了業績就一定會上去,這是第一個錯誤;
招到了人又不會管理,把業務員“放養”到各區域去,最少眼不見心不煩,這是第二個錯誤;
以為業務員會自己找活兒干、自己出業績,而不知道能力不足、資源不足時業務員會放棄努力,這是第三個錯誤。
讓所有人都摸石頭過河,其實是管理者能力不足的標志。靠業務人員自我提高,企業發展耽誤不起。
不培養成熟,不下放市場,這應是業務員使用的基本準則。管理業務員的最高層次在于揚其長而避其短,而如何變其短為長,采用“條塊結合”的方式不失為一種解決思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