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結果反映,藥廠周邊學習、生活的人群表現出心理壓力大,情緒焦慮等癥狀。
去年以來,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哈醫大二院超聲科主任、博士生導師田家瑋教授也連續兩年分別聯合51名、47名政協委員進行聯名提案,分析了藥廠怪味的危害性,提出了整改、搬遷、核心部分搬遷等一系列建議。
據專家介紹,治理藥廠怪味始終是世界性的難題。無論是中成藥、藥物制劑、化學制藥還是獸藥加工,在制藥工藝過程及廢棄物處理過程中,都會有排放物。制藥企業對于排放物中有機溶酶的治理卻一直沒有良好措施,這也是哈藥總廠怪味的根源所在。
2007年8月,哈市環保部門對外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哈藥總廠處于城市上風向,向大氣散發的異味主要來自于青霉素車間產生的發酵氣味,以及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硫化氫等揮發性氣體。
當年,哈藥總廠確定了異味深度治理方案,投資近8000萬元分別對發酵氣味、蛋白烘干氣味、污水處理廠靜態揮發臭氣等進行了治理。據稱,目前這些污染治理設施都已投入運行。
可是,兩年過去了,藥廠怪味依舊,市民鬧心依然。
哈藥總廠環保部的韓洪彬介紹,從生產過程來看,異味來源有三:
一是藥品生產過程,二是廢水處理過程,三是發酵基質干燥過程。生產過程是復雜的化學反應和生物發酵過程,其廢氣成分數以百計,很多成分至今不明,污染治理必然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據介紹,哈藥總廠主要產品為青氨類產品和頭孢系列產品,從污染占比來看,前者占四成,后者占六成。兩年來,哈藥投資360萬元在3個青霉素車間分別安裝了10噸堿液回收罐,通過“堿洗法”以減輕車間內外青霉素氣味污染;投資500余萬元對污水處理廠產氣較重的蓄水池實施了封閉吸收處理。
韓洪彬說,“污染的確減輕了,但人的嗅覺對惡臭氣體的靈敏度是ppb級,比儀器的ppm級還要高1000倍,即使除了九成的味,人的嗅覺感覺可能只少了一半。”
在施工中的高濃度廢水預處理系統工地,韓洪彬告訴記者,這個投資1000余萬元的處理系統預計今年10月投產,可將不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在未混合之前,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別處理。
目前,企業治污正從末端治理向生產工藝延伸,正在改進中的包括酶法替代化學法、非接觸性基質干燥等新型生產工藝,有望實現異味排放“明顯改觀”。
針對市民“年初大冬會期間為啥就沒味”、“一來檢查的就停產”的質疑,韓洪彬認為純屬誤會。
他說,大冬會期間個別車間純屬例行檢修,哈市環保部門對哈藥總廠每周有一次例行檢查,并通過在線監測系統24小時對廠區的污水和大氣排放情況進行監測。而且,企業生產過程是復雜的生物過程,環環相扣,停產一天損失數以千萬計,根本不可能隨便停產。
近日,哈爾濱市環境監察支隊征管三科在檢查中發現,盡管企業排污已經基本達到排放標準,但生產過程存在密閉不嚴等問題,導致異味不能充分被收集、處理。問題是老問題,但下達整改通知是“必須的”,他們要求企業在今年年末一定要消除怪味。
80億至100億元的巨額成本,讓搬遷決策難產
在哈藥總廠青霉素廠房前,記者看到通往生產車間的大門四敞大開,怪味從里面源源不斷地溢出。據了解,類似這樣無組織排放的氣體最讓企業頭疼。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