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投建難題
“十二五”期間,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發展勁頭將持續。
記者掌握的一份材料表明,“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需求總量約為1539.69億元。
其中,地級市、縣級市、縣城污水廠、配套管網及城市、縣城改建污水廠分別為263.43億元、96.28億元、282.20億元、773.21億元、168.38億元和31.64億元。
省會城市、地級市仍將是建設重點。“十二五”期間有建設需求的城市共379個,占城市總數的比例約為58%。新增設施的處理規模將以中小規模為主。
仇保興表示,“十二五”期間,對于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建設,應該做到布局要更加合理,規模不宜過大,對資源要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
金永祥認為,污水處理廠的規模大小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在污水排放量大的地區建立配套的大型污水處理廠,在不需要過大規模的地區也不能盲目建設。
據了解,規模在5萬噸/天以下的污水處理廠很難達到盈利標準,而目前我國縣級污水處理廠的規模大都是2-3萬噸/天。縣級污水處理廠規模過小,導致民間資本不愿意對該領域投資。
李智慧表示,采用“流域治理”模式可解決污水處理廠的投建規模問題,即處于同一個流域的諸多個縣城,可以通過一個運營商運營,以達到規模效應,從而達到盈利目的。
仇保興表示,“十二五”期間,除了要調整城鎮污水廠建設規模和結構以外,還要將重點放在污水廠后續運營的問題上來。
例如,全國污泥安全處置率不足10%,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嚴重不足。目前,我國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處理。
但由于污泥中含有重金屬等廢物,填滿的方式就長遠來看對環境非常不利。
“如果對污泥稍作處理,制備成沼氣原料,將能變廢為寶,生產清潔能源。”碧普諾克斯控制(瑞典)有限公司中國區代表李超說,去年國內天然氣供需缺口達40多億立方米,隨著新型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污泥的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