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路徑
成都市經委一位人士向記者坦承,在多晶硅領域,成都并無太大的先發優勢,因此,在成都市的規劃中,尋求在產業鏈條較為完善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和光熱發電這兩大領域突破,成為其太陽能發展的另一個重要路徑。該人士認為,在薄膜電池、光熱發電等細分領域上,成都除了引進項目外,還可以憑借四川大學、西南電力設計院等高校以及阿波羅公司等本土企業的研發優勢,在全國性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事實上,成都在上述太陽能領域的科技人才資源,一直是當地津津樂道的地方。目前,在成都,電子科大從事著太陽能電池片和電池組件研究,四川大學則從事碲化鎘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等研究,西南電力設計院則從事太陽能電站總體設計。不過,成都有關開發區的管委會人士表示,從目前來看,科技人才優勢與市場資源整合的效益還未充分發揮出來,科研單位與制造企業的雙向互動還有待加強,并且自主創新能力也有待提高。“以光熱發電為例,該領域在聚光、儲熱、介質加熱三個方面尚存在較大的技術風險,快速發展還有待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上述開發區人士說,眼下企業只能通過技術引進,解決這一問題。對此,上述成都市經委人士則表示,成都將通過建立太陽能研發中心來解決人才與市場的對接與整合問題。
目前,成都市的太陽能產業,除了規模相對較小的現實尷尬外,還面臨由于深處西部內陸、資本力量遠比沿海地區薄弱等帶來的企業融資難、物流成本高等難題。“我們啟動國內市場最快可能要在年底或者明年,目前公司98%的產品都是出口到歐洲。”黃奉康向記者表示,對于外向型的太陽能產業來說,物流成本是不可忽視的經營要素。對此,成都市經委在前文提及的產業報告中提出,成都市將在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多樣融資渠道、建立產業研發和創新體系、推進新能源產品推廣和應用等八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其中,在融資渠道的建立方面,成都除了計劃優先向重點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外,還建議政府對企業貸款的年貼息從300萬元提高至不超過500萬元。對于成功 IPO的企業,將給予1000萬元的補貼。此外,通過增發股票、重組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發行企業債的企業,成都還計劃分別給予600萬元、500萬元、 200萬元的補貼。在緩解物流成本方面,上述開發區管委會人士表示,當地還將為出口的新能源企業提供物流補貼,但其不愿意透露補貼的標準。同時,他認為,未來我國的光伏發電及光熱發電的主要應用市場在西部,成都將比東部沿海地區更具成本優勢。
反思過熱苗頭
為了吸引更多國內外新能源企業落戶成都,成都市還著力為國內外新能源企業搭建交流平臺和招商引資平臺。9月4日,由成都市政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主辦的“2009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論壇暨太陽能展覽會”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事實上,放眼當下中國,在自主創新和節能環保等宏觀氛圍的烘托下,對于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如此熱衷的地方政府并不只是成都。記者獲得的一份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28個省市都提出要把太陽能產業作為新的主導產業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而上述成都市經委的內部報告則預測,到2020年,我國太陽能累計裝機總量將達5800萬千瓦,累計新增設備投資7500億元,年均新增投資630億元。這塊巨大的蛋糕面前,各個地方政府都在挖空心思,欲分一杯羹。不過,這也帶來了某種程度上的重復建設隱憂。“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存在一哄而上的盲目性。”8月20日,前亞洲開發銀行能源經濟學家、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遠強如是評論。他認為,在眼下氣候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的背景下,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的思路是對的,但是太陽能的市場并沒有各省市所想象的那么廣闊,全都把它作為主導產業的發展肯定是不合實際的。在林遠強看來,我國發展清潔能源,必須走低成本的路線,而不是類似多晶硅這些高耗能的路線,而低成本就必須做到全國有目標、有步驟、有規劃地做。
事實上,從目前來看,國內的多晶硅項目已經出現過熱的苗頭。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指出,多晶硅等新興產業出現重復建設傾向,強調要從金融政策、市場準入、環境監管、供地用地、信息發布等方面,加強對該行業發展的指導。中國能源網CIO韓曉平表示,現在各個地方都下足工夫在太陽能設備制造上,都想著去如何加大項目投資,直接拉動GDP,如果不加以宏調,最后肯定會發生產能過剩。韓曉平認為,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應用,“四川樂山已經建設了多晶硅基地,成都如果能夠背靠樂山這一基地,在太陽能消費領域也下足工夫,也不失為一招好棋”。而阿波羅公司在上報給四川省經委的一份材料中也重點提到,建議當地政府制定引導太陽能市場啟動的“政府大樓屋頂光伏計劃”優惠政策。“如果成都市甚至四川省的太陽能屋頂計劃能順利實施,市場前景將非常可觀。”王獻峰說。根據阿波羅公司的規劃,5年之內,其光伏、光電、高純材料年產能規模達到3000噸,薄膜太陽能電池年產量達到500兆瓦。如此龐大的產能計劃,顯然需要下游的消費市場給予支撐。
9月4日,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在成都新能源產業論壇上也表示,各地應盡快制定相關的金融、產業政策,加快太陽能的應用。上述成都市經委人士表示,對于引導太陽能消費這一塊,相關規劃已經著手開始做,但出臺時間尚未能確定。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