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熱
在提醒汽車行業企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創新能力、防止出現產能過剩的同時,陳斌對日漸升溫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首次提出謹慎發展的觀點。
事實上,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汽車行業并未作為產能過剩行業被提及。但是陳斌認為,過剩的潛在苗頭還是有的,“會議上有幾位部長提出來要高度重視汽車產業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
為此,陳斌建議所有汽車行業的企業經營者,謹慎把握資金投向,更多投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培育自主創新能力上,投在促進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上,把握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主動權,實現企業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
今年初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種種鼓勵措施,極大地推動了廣大企業研發生產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一時間,全國各地關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新項目如雨后春筍一涌而出。
對此,陳斌認為涉足新能源汽車生產的企業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是必須充分認識研發生產電動汽車的高技術門檻,“國內企業的專用發動機核動力模塊,包括電機、電池和管理系統等關鍵零部件以及基礎原材料的生產,與國外尚存較大差距,各個企業應客觀認識自身的技術能力,對是否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及選擇什么樣的技術路線作出慎重的決策。”
其次,陳斌發現一種并不好的苗頭,即出于多種考慮,當前不少地區企業紛紛上新能源汽車項目,新能源汽車熱已經出現,不少企業實際上根本就不具備研發能力,也不掌握核心技術,而是外購關鍵零部件進行組裝。
陳斌說:“這樣的企業一方面是迎合政策和市場需求,另外想借以上汽車項目,謀求取得汽車生產資質,這顯然不符合國家的政策導向,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這種現象應當遏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