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建造及使用的公共建筑過程中,各種電器節能、低碳的潛力仍然較大,不同公共建筑中的各種電器需要加快探索,出臺耗能指標,以便限制動力能源。
可再生能源
拓寬建筑耗能路徑
盡快規范要求公共建筑要大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及其他低價能源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6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曾指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應用是我國建筑節能潛力最大的6大領域之一,正如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主席費德瑞茲所說,我國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量最大的國家。
王遷也認為,政府要力推公共建筑走在建筑業前面,盡快規范要求公共建筑要大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及其他低價能源,特別是要大力開發和利用太陽能,加上應用地熱系統等方式,以助于非人工能量的照明電源及市政熱源等,實實在在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提供的數據,2009年我國共支持了111個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總裝機容量91兆瓦。組織實施“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和“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工作,確定了第1批21個示范城市和38個農村地區縣級示范,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方式從抓單個項目轉向了抓區域整體,統籌兼顧城市與農村。
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太陽能光熱應用面積11.79億平方米,淺層地能應用面積1.39億平方米,分別比2008年增長14.2%、 35.4%。光電建筑應用裝機容量 420.9兆瓦,實現突破性增長。根據目前39個已檢測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的統計結果來看,示范項目運行良好,效果顯著,項目合格率達97%以上。據統計,太陽能光熱應用實現單位面積全年常規能源替代量26.45噸標準煤,單位面積二氧化碳減排量65.34噸/年;地源熱泵應用實現單位面積全年常規能源替代量75.73噸標準煤,單位面積二氧化碳減排量168.38噸/年,年節約費用9.02元/平方米。
“另外,我曾承擔過評估一項特殊節能辦公樓的項目經理,這是中美兩國政府合作項目,建址在北京,美國工程師根據特定地理位置,利用大型計算機進行包括365天氣候參數、周邊樓宇距離、工程地質資料等在內的全方位節能與低碳建筑設計,由‘計算機’確定:這個項目的最合理建筑造型不方,不圓為‘十’型;每個房間有最合理的室內溫濕度,可根據使用功能逐一安排”,王遷告訴記者,“他們深入研究到建筑物每個環節,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均有節能措施,做到了現代技術應用極致化。我想,我國也應該提升高端節能的應用技術水平,縮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