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結二:誰買單?
就連美國這樣財大氣粗的全球經濟第一大國,也聲稱減排溫室氣體會給美國經濟發展帶來過重負擔,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減排的負擔自然更加沉重。
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來說,發達國家擁有更大的余地和空間。部分原因在于,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地處中緯度地區,氣候溫暖,既不太熱,也不太冷。很多發達國家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不過,發達國家擁有的一個更重要的優勢:當初無限制排放溫室下所積累的財富。
因此,在應對全球變暖的問題上,發達國家應該、也有能力承擔更多責任,換句話說,發達國家應在至少某些領域為發展中國家買單。實際上,在12月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一個關鍵的議題就是為貧困國家應對氣候變暖提供資金援助。
不過,早在2000年聯合國千年大會上,就曾提出發達國家每年拿出其GDP的0.7%援助發展中國家。除此之外,發達國家在應對全球變暖方面還擁有技術優勢,發展中國家則需要技術援助。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獲得資金和技術援助固然重要,依賴自身的發展和技術同樣重要。應對全球變暖雖然會帶來經濟負擔,但同樣會帶來經濟機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