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首席能源分析師姜謙表示,這一波發展大潮的興起,與我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是密切相關的。很多地方政府之所以選擇光伏產業,是因為認為誰能把握這一次產業革命的命脈,就意味著誰能在21世紀獲得該產業發展的主動權與主導權。
在姜謙看來,爭先恐后地跟風發展,是中國以往發展過程中大多數產業都出現過的現象,光伏產業也難以避免這一階段。現在國家政府出臺相關指引政策,正是說明了國家對這個產業的重視。
“如果要在光伏發電應用這方面去發展,首先需要研發上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姜謙說,“順德發展光伏產業,與其他內陸城市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不差錢。在招商引資這塊,其他城市很難跟順德相比。如果順德能夠突破技術,就等于占據了行業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后來居上不是沒有可能的。”
再造“順德模式”新傳奇
10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舉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信息發布會,再次強調多晶硅產業出現產能過剩情況,并對其提出一系列指導意見和限制發展措施。擁有新能源概念的太陽能光伏產業被點名重復建設,一時引起市場和業界的高度關注。
就在今年8月,順德區政府出臺《順德區促進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暫行辦法》,希望將光伏產業打造成順德又一支柱產業。順德的這一“宏圖大計”,撞在國家政策調控的槍口上。順德是否早已胸有成竹,準備好走出一條不同他人的道路?
江蘇無錫走出了一條新路。短短數年間,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發展成目前國內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也將其創辦人施正榮打造成新首富。除了施正榮本人的創業精神以及太陽能電池的新能源概念,這個傳奇的財富故事背后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無錫市政府,其主導的風險投資在尚德獲得了成功。在施正榮創業之初,政府出資600萬美元,成為大股東,施正榮依靠技術和一些積蓄入股。難能可貴的是,政府資金在尚德上市之前選擇了退出。
尚德明星般的崛起讓一種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支持高科技企業自主創新的“無錫模式”浮現:一個目光精準的政府,找到具有資本和商業管理意識、且有名望的人或組織來代表“政府”,把各種資源,包括政策、資本、技術、市場,都整合在一起,支持企業發展,待功成之后離開。無錫政府孵化尚德太陽能的成功案例已引起國內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的關注,他們希望通過政府搭臺、創業者唱戲的尚德模式,為地方經濟發展爭取新的動力。
同為新能源產業,順德區政府又將采取何種措施來實現這個新經濟支柱的建立?
接受記者專訪時,蘇偉波表示將對在順德區創辦的屬于獨立法人的光伏企業進行獎勵。注冊資本達到外資500萬美元或內資3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從投產年度起,第一年按企業對地方財政貢獻100%的標準進行獎勵,第二至第三年按50%的標準進行獎勵。對于進入順德孵化基地進行孵化的光伏項目,經區光伏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認定的,給予兩年的免租優惠。“通過這種做法能夠產生聚集效應,如果這種聚集成功有明顯效果,我們會繼續發動本土企業參與轉型。”蘇偉波表示,“我們將重點打造三個中心,即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關鍵部件的應用中心和生產基地、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中心和主要技術輸出地、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全套產品的展示中心。”
改革開放初期的家電“順德模式”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以集體經濟為主、以工業為主、以骨干企業為主”的思路,孕育了一批家電業巨子,然后大批國有、集體企業經過產權改革轉制為民營企業。順德家電企業的戰績輝煌,令人刮目相看,順德制造的電冰箱、空調器、微波爐、電風扇、電飯煲、電子消毒柜、熱水器等十幾種家電產品產銷量均居全國第一。
在順德區政府的大力引導之下,光伏產業的新“順德模式”能否成功打造,進而造就順德的新一輪飛躍?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