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殺手”
當一些業內人士為官方的節能燈推廣計劃歡呼雀躍時,環保專家們卻有些憂心忡忡。
他們擔心的是,由于國內技術限制,加之競爭格外激烈,無汞節能燈技術至今未能得到普及,絕大部分節能燈企業生產的節能燈均為含汞節能燈。
據CBN記者了解,汞是一種劇毒化學物質,可以導致多種疾病。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專家劉虹分析,一支節能燈燈管平均含有0.5毫克的汞(只有少數名牌產品可以做到0.25毫克左右),而1毫克的汞滲入地下就會造成大約360噸水的污染。
這就意味著,在不知不覺中,可能污染這座城市的大約4000噸水。
危險還不會止步于此。這些被當做普通垃圾處理的廢舊節能燈,大部分將會在粉碎后被運到垃圾填埋場。這些節能燈在破碎的瞬間將向周圍空氣中散發汞蒸氣。劉虹說,一只普通的節能燈管可以使周圍空氣中的汞濃度達到10~20毫克/立方米,而按規定汞在空氣中的最高允許濃度為 0.01毫克/立方米。
這些隱藏在空氣和水中的隱形殺手,將使整座城市的居民處在重汞環境下,并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
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警覺。2008年頒布實施的《國家危險廢棄物目錄》中第六條明確規定,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熒光燈管可以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同時,政府也沒有對企業在廢舊節能燈在回收與處理環節上做相關規定。
據介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將于2011年1月1日開始實施,條例鼓勵電子產品生產者回收電子垃圾,并對處理電子垃圾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政策。但目前有關廢舊燈管回收的規定,在海南省尚屬空白。
對此,海南省危險廢物處置中心負責人陳如潮說,此前日光燈管廢物屬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HW29類的含汞危險廢物,需要嚴格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去年6月6日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新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第六條中已將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熒光燈管等,列入可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范圍。
回收體系缺位
問題在于,目前中國尚沒有任何形式的廢棄節能燈回收規定,甚至很多城市根本沒有專業的回收站點。“收廢品的不收節能燈,如果燈壞了我們就直接扔到垃圾箱里了。”張莉對記者說。
這也是中國目前數千萬使用節能燈的消費者面臨的一個問題。無論是廢品回收站還是銷售節能燈的超市、生產廠商,目前為止,還幾乎沒有任何地方提供廢舊節能燈的免費回收。
據某企業工作人員介紹,該企業2007年曾經花巨資購買機器,從廢舊節能燈里提取汞。但由于制作燈所用的汞是液態汞,而廢舊節能燈中提取的汞是固態汞,因此對于企業的再生產沒有什么幫助,他們提取的固態汞也只能賣給其他企業,但所得資金還不夠機器的養護成本。因此,企業從事這項工作并沒有盈利,也就不可能給廢品回收站或超市任何費用,這也就導致了幾乎沒有回收場所愿意免費進行回收活動。
此外,由于回收節能燈并沒有任何形式的補償,甚至一些城市還收取一定的回收處理費用,因此市民的積極性并沒有被調動起來。據介紹,在青島,目前主動上交廢舊燈管的企業幾乎都是大型企業,而居民和中小企業上交廢舊節能燈的非常有限。
山東省某大型廢物回收企業工程師透露,該省此前的調查數據顯示,每年廢舊燈管回收率不足1%。而業內專家則認為,這一數字基本可以代表整個中國的節能燈回收現狀。
專家表示,積極發展無汞節能燈技術和產品,實施強制回收機制已經成為我國節能減排工作中十萬火急的大事情。“否則,我們在大換節能燈的同時也將付出無以估量的環境代價。”
據悉,一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著手嘗試生產無汞或低汞節能燈。位于廣東佛山的雷士節能燈公司人士稱,為了降低汞對環境的危害,雷士一方面大幅降低含汞量,使其降至1毫克左右,并采用了國際領先的汞齊技術,把容易污染環境的液態汞換成固態汞;而在另一方面,則開始嘗試建立節能燈回收體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