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日),北京市政協通過“綠色出行體系”的建議案,并面向全社會發出了“提倡綠色出行,建設綠色北京”的倡議書。前往政協聽取意見的北京市副市長黃衛表示,北京將建立公共自行車出行體系,同時他還透露,地鐵1號線今年計劃再次縮短最小發車間隔。
>>委員把脈
4頑疾制約綠色出行
在昨天的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為北京交通把脈,他認為目前有4頑疾制約了北京建設“綠色出行體系”。
私家車使用強度高
他介紹,截止到2010年2月底本市機動車已達413萬輛,其中私人小汽車329萬輛。私人小汽車年均行駛1.5萬公里,使用強度是東京的2倍多,有4成私人小汽車每次出行距離不到5公里。
限流影響地鐵便捷
他認為,目前軌道交通新線規劃落后于交通發展的現實情況,比如5號線目前日客流量80萬人次,已經接近2032年的遠期預測客流。在工作日早高峰,1號線蘋果園站,13號線龍澤、回龍觀站,5號線天通苑站,八通線北苑站等20個車站須采取限流措施,控制進站人流量,影響了乘坐地鐵的便捷、安全。
公交場站用地被擠占
郭繼孚說,北京市公交專用道近兩年施劃速度明顯滯后,公交場站用地面積應為503萬平米,而實際永久場站用地只有197萬平方米,1998至2008年規劃的132處公交場站至今僅實現了52處,城市建設、房地產開發在還不斷擠占公交場站,僅2007至2009年被拆遷的公交場站就有21處。
騎車出行缺少保障
他說,去年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雖然提高到38.9%,但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比例卻逐年下降,自行車出行比例已經由1986年的62.7%下降到去年的18.1%。不少道路擠占甚至取消了自行車道,多數干道輔路自行車道被停放的小汽車擠占,自行車出行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提倡綠色出行 建設綠色北京的倡議書
減少自駕乘公交,集約高效路通暢……
近距首選自行車,便捷環保零排放……
短途出行健步走,時尚低碳保健康……
科學使用小汽車,節能減排意識強……
大家共同生活在一片藍天下,建設綠色北京是我們每一位北京市民共同的責任。為了營造舒適宜居的綠色家園,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清潔美麗的自然環境,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共同行動起來……
>>政府表態
再次縮短1號線發車間隔
昨天,副市長黃衛前往市政協聽取委員意見。他透露,地鐵1號線間隔今年有望再減少11秒。他說,目前1號線最短發車間隔是2分15秒,通過完善地鐵運行的各個環節,今年1號線發車間距有望再縮短11秒,這樣能夠再增加13%的運力。
黃衛還表示,今年長安街上的公交車將配備GPS,以實現對公交車的實時調控。此外,北京還將建立公共自行車出行體系,促進綠色出行。據了解,到2015年,北京將依托地鐵站點和公交場站,建成有3000個服務網點、8萬輛公共自行車規模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逐步形成“公共自行車+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車”的綠色出行模式。
>>建言獻策
全面清查 自行車道
針對步行、自行車出行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昨天,市政協委員建議應盡快修訂完善人行步道、自行車道及停放設施的相關規劃設計標準,以保障步行、自行車交通的通行條件和足夠的自行車安全停放空間;還應對全市人行步道、自行車道進行全面清查,制定人行步道及過街設施、自行車道及停放設施改善方案,納入年度疏堵工程。
此外,還有政協委員建議,要加強科技在綠色出行體系建設上的應用,如完善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體系、整合出租汽車預約服務降低出租車空駛率、采取鼓勵措施擴大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普及等。(記者周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