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政策法規 » 正文

《侵權責任法》關于環境污染侵權責任規定解析

發布時間:2010年1月9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


  七、賠償范圍 


  1.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因環境污染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2.財產損害賠償范圍。因環境污染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3.精神損害賠償范圍。因環境污染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八、核事故等高度危險責任規則 


  1.關于核事故所致環境污染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七十條規定,“民用核設施發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民用核設施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戰爭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責任。” 


  依據《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國務院專門規定了核事故損害的責任規則,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2007年6月30日以《國務院關于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國函〔2007〕64號)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核電站或者核設施的“營運者應當對核事故造成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者環境受到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由于武裝沖突、敵對行動、戰爭或者暴亂所引起的核事故造成的核事故損害,營運者不承擔賠償責任。這里將“環境損害”與人身、財產損害相提并論,尤其值得肯定。 


  2.其他高度危險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法》,占有或者使用劇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責任。遺失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承擔侵權責任。通過盜竊等方式非法占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證明對防止他人非法占有盡到高度注意義務的,與非法占有人承擔連帶責任。 


  九、環境損害的評估鑒定 


  在環保實際工作中,環境污染損害糾紛大量存在,但難以得到及時處理和有效索賠。主要困難在于環境監測、技術分析方面存在障礙,符合規范的監測或者鑒定機構較少,難以滿足需要,已有的機構不愿承擔,從而限制了污染損害評估監督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最近幾年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都規定,因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當事人可以委托環境監測機構提供監測數據。環境監測機構應當接受委托,如實提供有關監測數據。 


  此外,環保部門還要積極推動建立專門的環境污染損害評估鑒定機構,并抓緊研究制定評估方法和鑒定規范,為環保行政部門和司法機關及時準確處理環境污染損害糾紛,提供組織和技術支撐。 


  十、環境污染責任的保險機制 


  環境污染所致賠償責任往往數額巨大,國際上大多通過保險機制予以分散。我國加入的《國際油污公約》和《民用核安全公約》,也采用了保險機制。 


  如關于核事故的責任限額和保險機制,前述《國務院關于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明確規定:核電站的營運者,對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核事故損害的最高賠償額為3億元人民幣;其他營運者對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核事故損害的最高賠償額為1億元人民幣;在核電站運行之前,營運者必須購買足以履行其責任限額的保險。 


  為了適當分散排污單位的污染損害賠償責任,國家環保部門和保監機構正在松花江等重點流域和重金屬等高污染、高環境風險行業,大力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各地應當結合本地實際,積極開展重點防控企業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 

3頁 當前為第 3[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