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今日焦點 » 正文

2011中國生態保護舉措盤點 農業首納減排領域

發布時間:2011年12月30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

  探索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要體現“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原則


  今年3月,財政部下發安徽省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啟動資金5000萬元,將新安江作為全國首個跨省流域水環境補償試點。由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牽頭制定的《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實施將為中國跨省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態共建共享保護機制探索新路。


  《方案》以保護和改善新安江水質為目標,以跨省界斷面水質考核為依據,建立了每年5億元的水環境補償資金,確定了上下游資金補償辦法。若安徽提供水質優于基本標準,由浙江對安徽給予補償;劣于基本標準,由安徽對浙江給予補償;達到基本標準,雙方都不補償。


  新安江的補償資金專項用于新安江流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優化、流域綜合治理、水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方面。但生態補償不應僅僅對流域污染治理成本進行補償,也要對因保護生態環境而喪失的發展機會成本進行補償,才能體現出“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這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生態補償。


  此外,目前生態補償大都是通過國家劃撥專項生態補償資金進行扶持,今后應更多地從市場經濟角度來推動,才能建立起促進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長效機制。


  旱澇急轉是對人類的懲罰?


  要做到未雨綢繆,建立災害預警與防治機制


  今年4月~5月,長江中下游地區的94.5%地區先后遭受干旱,鄂、湘、贛、皖、蘇5省329萬人飲水困難;6月3日以后,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較強降水,贛、湘、黔、浙等地降下大到暴雨,導致旱澇急轉。這次旱澇轉換如此快速、劇烈,自上世紀50年代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是第一次。


  旱災剛過,澇災又起。盡管“旱澇急轉”是一種極端天氣現象,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有關,但人為因素和生態因素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又加劇了極端天氣下“旱澇急轉”的負面影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旱澇急轉”暴露出我國河流流域管理的諸多缺陷和問題。“旱澇急轉”的形成不單是工程措施不足,深層次原因是流域生態長期被破壞導致自然調水功能喪失。


  我們應該反思,人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是否忽視了可持續發展的規律?我們對資源的索取、環境的利用是否超過了自然的負荷,以致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也許,這是大自然對粗放式增長方式的懲戒。


  我們得到的啟示是,應建立災害預警與防治機制,不能只著眼于當下,更要具備長遠眼光,立足于防范,做到未雨綢繆,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3頁 當前為第 3[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