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項: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經濟形勢部署近期工作。抓緊落實擴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范圍,支持自給式太陽能等新能源產品進入公共設施和家庭,加快普及光纖入戶,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
評論:
國內市場光伏前景仍然廣闊,國家將加速推進太陽能分布式發電。
目前從國家的政策導向和財政支持力度來看,未來太陽能行業在國內市場將逐漸從大型的集中式裝機向分布式的屋頂和公共設施小型電站轉變,這也符合光伏發展的規律,畢竟目前我國東部地區地價較為昂貴,如果都建設集中式的大型地面電站,無疑將大大提高成本,不利于太陽能發電的大規模推廣。
對于目前組件電池片廠商的困局短期利好有限。
由于目前光伏行業的困局在于短期產能的擴張造成的供過于求從而導致了產業鏈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近期美國“雙反”初裁結果也為未來的出口市場蒙上了陰影,企業盈利在短期很難有一個質的改善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雖然國內光伏裝機在2011 年光伏上網電價推出之后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但是并不能根本性的解決行業的供需矛盾,因此對于電池片組件企業來說,短期利好有限。
電網接入問題仍然是制約新能源分布式發電未來發展的最大障礙。
目前由于新能源發電普遍極不穩定,對于電網沖擊很大,同時目前的分布式發電在銷售環節一定程度上會損害電網的利益,目前電網對于新能源分布式發電的接入一直不是很歡迎。因此國家能源局委托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起草的《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分布式發電并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近期有望完成初稿修改,上報國家能源局。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初稿明確,國家擬采用單位發電量的方式補貼分布式發電,同時也要求電網積極對待分布式發電并網,這也為進一步規范電網接納帶來了基礎。
并網設備及家用微型逆變器有望迎來機遇。
而隨著分布式發電網的建設,電網也為了緩解新能源發電對于電網的沖擊,有可能對于配電網甚至用電側的電表進行改造以滿足分布式發電上網和銷售的功能,同時,由于大規模的分布式發電的建設,對于微型逆變器等設備需求也會逐漸擴大,對于相關廠商帶來利好。我們預計,國家對于并網及相關技術改造的要求會陸續出臺,可以持續關注。
板塊行情由于基本面沒有根本性改善持續性不強,關注部分可能受益的設備標的,維持“謹慎推薦”評級
由于目前光伏行業供需矛盾還未解決,因此企業目前盈利情況較差產能過剩的危機并沒有解決,因此行業并沒有大的趨勢性機會,但有可能會刺激短期的市場情緒,可關注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的階段性行情。(國信證券)昨天,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作為朝陽產業,中國光伏產業并不過剩,而是一些國家出于對本國產業的保護,把市場需求抑制住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釋放市場。
梁志鵬是在2013年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簡稱SD中國)決賽隊伍介紹新聞發布會期間,接受采訪時介紹這一情況的。
日前,美國公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結果,初裁中國相關產品在美國銷售過程中存在傾銷行為。據悉,這一結果涉及到我國超過31億美元的對美國出口產品,也讓公眾開始熱議中國光伏產業是否過剩的問題。
對此,梁志鵬表示,光伏是新能源中可應用范圍最廣的能源之一;現在太陽能電價在國內為1元/度,與發達國家火電等常規電價持平。他表示,發達國家完全有條件積極支持太陽能的應用,將太陽能作為替代化石能源的技術。現在的市場不是中國產能過剩,而是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國內產業,抑制了市場需求。
梁志鵬認為,如果光伏發電達到每度電0.6元的水平,我國就能為光伏發電提供像風電一樣廣闊的市場。
梁志鵬預計,未來3年的時間內,風電和光伏發電將會擁有與常規能源發電一樣的價格水平。屆時,這些新能源將在工業、商業、居民生活上有大規模的應用。
美國對光伏雙反初裁的潛在影響
(商務部)5 月17 日(美國時間),美商務部公布對華太陽能電池產品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認定強制應訴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的稅率為31.22%,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的稅率為31.14%,其他59 家單獨稅率應訴企業的稅率為31.18%,其余未應訴企業的稅率為249.96%。另外,初裁認定存在緊急情況,將征稅措施向前追溯90 天。
美商務部同時公布,擬于10 月9 日就本案作出反傾銷終裁,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擬于11 月23 日作出損害終裁。如美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均作出肯定性終裁,美商務部將于11 月30 日發布反傾銷稅令。
最終結果仍待10 月后的終裁,但就潛在風險,我們的觀點如下:
1) 累積 35%以上的雙反總稅率,中國制造將基本喪失成本優勢,電池企業狀況會繼續惡化,組件企業情況稍好。
按當前的裁定標準,采購臺灣電池可以規避雙反。自年初以來大陸組件廠已經開始從臺灣采購,從而將追溯損失降至最低。目前臺灣電池有效產能約7GW,足以應對行業危機。
但業內人士普遍擔憂,臺灣作為當前出口美國的唯一綠色通道,不是長久之計,很可能會被美國封殺。
2) 如果后續演變為中美大打貿易戰,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多晶硅等產品施行反補貼制裁(假設情形),則事態可能進一步惡化。
大陸本土大廠、韓國OCI、德國Wacker 等多晶硅有效產能可以滿足大陸多晶硅需求。但企業的長單及銷售渠道調整都需要時間,短期的價格波動無法避免。而銀漿、背板材料等材料無法替代,會推高成本,壓制需求。
美國的多晶硅廠主要有Hemlock、MEMC、REC(美國),2012 年產能8.4 萬噸,預計產量能達到7.5 萬噸,約占全球低成本多晶硅(30 美金/Kg以下)產量的30%,除了出口中國大陸、還有臺灣地區、歐洲、日本等地。(華泰聯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