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在第四屆綠色財富(中國)論壇上表示,當前歐美發達國家正在大力推進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進行重大調整,以搶占發展的先機和產業的制高點,這對中國來講,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為此,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李干杰表示,環保部將繼續配合國家有關部門毫不松懈地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保證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適時規劃環境制度,從源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資源消耗的項目,組織開展低碳和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和示范,積極參與國家環境經濟政策的制定,深化政府的綠色采購,繼續推動環境標志認證工作的開展。總之,我們將按照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新道路。
以下是李干杰的發言實錄:
李干杰:各位院士、各位代表、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環境保護部向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對本次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由于金融危機,世界經濟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為應對危機,各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計劃和措施,以促進和推動綠色環保科技和產業的發展,尋找新的綠色發展機遇。同時,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也成為了全球的熱點。當前歐美發達國家正在大力推進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進行重大調整,以搶占發展的先機和產業的制高點,這對中國來講,既是挑戰更是機遇。綠色財富論壇為我們探討如何迎接挑戰,抓住機遇,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
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從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找到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本原,將會改變全球經濟發展的局面,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發展綠色經濟有助于我國將傳統發展模式下面臨的挑戰轉化為謀求新的發展模式的機遇,有助于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有助于建設生態文明,有助于加快實現三個轉變:就是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來解決環境問題。
在推動綠色經濟的進程中,我國政府已經采取了許多重大的行動,其中就包括:
第一、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我國“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的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要減少10%,這是兩個必須完成的約束性的目標,經過近三年的艱苦努力,節能減排工作應該說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到2008年底,單位GDP的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10.4%,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比2005年下降了6.61%,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降了8.95%,從目前的情況看,預計“十一五”二氧化硫的減排目標今年就有可能實現,也就是說提前實現,化學需氧量的的減排目標明年是應該能達到的。
第二、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以企業、工業園區和區域等為重點,迅速進入試點示范的階段。去年8月,我國頒布了《循環經濟促進法》,這部法律的實施意味著我國的循環經濟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截止到今年6月底,我國共有26個省市、33個產業園區、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等84個重點行業,再生資源加工基地,廢棄包裝物回收利用等開展了試點工作,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第三、加快構建環境經濟政治體系,發展綠色經濟需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經濟基地政治,2007年以來,環境保護部與有關部委合作,積極開展環境稅費、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生態補償、綠色貿易政策等各項環境政策的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有力的促進了企業治理環境的污染。
環境保護污染在推進綠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說負有很重要的責任,今后,我們將繼續配合國家有關部門毫不松懈地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保證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適時規劃環境制度,從源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資源消耗的項目,組織開展低碳和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和示范,積極參與國家環境經濟政策的制定,深化政府的綠色采購,繼續推動環境標志認證工作的開展。總之,我們將按照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新道路。
女士們、先生們,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我們需要化被動為主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希望社會各界、與會代表將綠色發展根植心中,大力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創造以不損害環境、資源為代價的良好環境,為我國以及世界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最后,我預祝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