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我國綠色能源的升級步伐在加快,汽車企業啟動綠色汽車能源戰略連發。然而,如何抓住綠色能源汽車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發展和升級,進而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的汽車企業沒有懈怠的空間。
8月28日,恰恰是福田汽車13周歲的生日,但福田汽車并沒有舉辦任何慶生會,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承前啟后的日子。當天,在福田汽車總部,“第二屆中國綠色能源汽車發展高峰論壇”隆重舉行。高峰論壇同期,福田新能源汽車設計工程中心舉行了落成典禮,設計中心的正式落成必將進一步鞏固福田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研發領域的領軍地位。
機遇:政策與市場助推
國民經濟第十一個5年計劃明確提出,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增長方式轉變,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今年初,國家頒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推動純電動汽車、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并要求出臺一系列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支持政策。
國務院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楊建龍認為,傳統汽車的發展以及國內汽車市場的繁榮,也帶來了替代能源的問題。未來電動汽車必將成為低碳產業發展中的主角。在楊建龍看來,市場將是電動汽車最有力的推動者,市場解決規模經濟問題之后,就有了整個良性的循環建設。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也表示,面對全球的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碳排放問題,汽車行業,特別是中國汽車工業不能無動于衷,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戰略方向。
據透露,政府正在制定針對電動汽車的節能標準和財政補貼政策,這兩點對于目前炙手可熱的電動汽車產業化嘗試,都是利好消息。
困局:風險猶存
盡管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取得了很大突破,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發展還面臨許多挑戰,企業在技術、產業鏈、資金等方面都需有力的支持。
國家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國內對新能源汽車的重視才開始不久,對其深遠的利益和面對的難度都還不知道,深度的戰略研究和具體的研發上遠遠不足。這個時候更應該堅持科學發展觀,在戰略上要高端穩重,理清思路,踏踏實實穩步發展。
他表示,影響純電動汽車普及競爭將長期存在兩大瓶頸,一是認識性能、價格;二是充電基礎設施。這兩大難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過程來逐步解決。“三五年之內,純電動汽車只要能在獨立型車上實現,并開展小規模示范推廣,就是成績。而真正意義的普及恐怕需要一二十年或更長的時間。目前還沒有找到大量生產的途徑,這恐怕是最大的難題。”
途徑:聯合開發
董揚認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積極引領,將各聯盟集合起來,共同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發展。
據了解,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已組織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的老總在黃山召開“T10”峰會,共同討論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方向。董揚表示,汽車要引領相關行業,整車大企業要引領全汽車行業,聯合行動就是要作為一個戰略的方向不要分散,不要重復,聯合起來集中力量解決大問題;推出重點就是要抓住當前電動汽車技術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特別是基礎部件包括電池、電機的問題;創新發展這個領域要審時度勢要形成完整的技術,要有利于我國汽車工業技術的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