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結束的夏季達沃斯年會刮起了綠色風,綠色發展成為年會的主要議題。在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要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努力占領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此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并對如何發展綠色經濟做了具體部署,包括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等。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世界各國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實現經濟復蘇的重大舉措,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客觀需要。對于我國來講,發展綠色經濟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能源結構、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機遇,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發展綠色經濟是我國解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的重要途徑
“綠色經濟”一詞是由英國經濟學家皮爾斯于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皮書》中首先提出的。綠色經濟鼓勵經濟持續增長,而不是以保護環境為由取消經濟增長;主張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增長,實現以“提高效益,節約資源,減少廢物”為特征的集約型經濟增長;要求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要與有限的自然承載能力相協調。作為一種以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為目的的新經濟形式,綠色經濟旨在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不僅有助于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使我國經濟走出低谷,而且能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原動力,以應對發達國家大力推動綠色產業給我國帶來的重大挑戰。
我國經濟三十年來的快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來實現的,一些地區由于資源環境承載的壓力過大,發展難以為繼。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呈現高技術化、服務化、生態化的特征。如果不能及時轉變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勢必會削弱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沖擊,但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綠色產業的重要機遇。在人口、環境容量、資源能源等一系列約束條件下,我國惟有發展綠色經濟,才能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環境“瓶頸”。胡錦濤總書記在參觀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時強調指出,要著力加強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技術研發和推廣,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積極培育循環經濟。在這次達沃斯論壇上,溫家寶總理表示,要把科技創新作為重要支撐,更加注重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努力占領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在總額4萬億元的政府拉動內需的投資計劃中,用于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的資金達2100億元;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的發展。這些決策措施不僅很有針對性,而且順應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對推動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將起到積極作用。
發展綠色經濟是我國參與新一輪國際競爭的客觀需要
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帶來產業大調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變化,同時也將帶來發展觀念以及生產技術的深刻變革。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不僅給世界經濟格局帶來了深刻影響,也為人類重新思考發展方式提供了契機。從工業發展史來看,第一次產業革命以蒸汽機技術為標志;第二次產業革命以電力和內燃機技術的發展為標志;第三次產業革命以計算機技術、核能開發、生物工程等在內的新技術革命興起為標志。每一次革命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但也給資源和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當前,我們正迎來以清潔技術、綠色產業和新能源為主導的第四次產業革命,迎來了破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機遇。從這個意義上說,各國的經濟發展重新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在這次達沃斯論壇上,專家們認為綠色產業、綠色投資、綠色增長是世界經濟的一大發展趨勢,綠色發展將在未來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綠色經濟已不只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而且成為一種執政理念。處于推行綠色發展的第一陣營歐美、日本等國,一方面力圖借此擺脫目前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又在謀求確立一種持續穩定增長與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在這場以發展綠色經濟為核心的“經濟革命”中再次搶占全球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后,極力推動能源產業、綠色經濟發展,推出了節能減碳、減少污染的綠色能源環境氣候一體化的振興經濟計劃。英國將發展環保和可持續性能源利用作為重振經濟的突破口,財政部的“綠色復蘇”計劃核心就是發展和普及電動車。據匯豐銀行氣候變化研究中心最新統計,在已公布的全球經濟刺激方案中,與節能、減排、氣候變化有關的投資即綠色投資總額達到4360億美元。面對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產業可能面臨的大洗牌,中國必須跟上時代發展潮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培育和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再生能源產業和環保產業,抓住技術和產業革命的先機,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否則,將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處于被動局面。
在發展綠色經濟的道路上,我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主要表現在:一是政府高度重視,并在多個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如各地大力開展環保模范城市、生態工業園區等創建活動,出現了一批實踐循環經濟的先進典型。在全球4869個清潔發展機制城市中,中國已占到2023個。二是具備一定的綠色產業基礎,并在一些新興領域扮演著領導者角色。我國在發展可再生能源、建設碳匯等方面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具有將低碳經濟培育成新的綠色經濟增長點的潛力和發展空間。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出口國。2008年,新增風電設備裝機容量居世界第二。三是企業的環境意識提高、綠色發展能力增強。一批先進企業制定從產品設計到回收全過程的綠色戰略,不斷推出綠色產品;一些企業大力發展新能源和節能型產品。四是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資本流入清潔技術、低碳技術等新技術領域,有力地推動了綠色經濟的發展。我國2008年僅綠色能源投資就超過156億美元。這些優勢為我國發展綠色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