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4日晚間消息,國際能源署(IEA)總干事田中伸男(Nobuo Tanaka)周一稱,在日本一座核反應堆發生事故后,公眾對核能源擔憂情緒的增強可能導致削減碳排放措施的代價變得更加高昂。
田中伸男在今天于巴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不僅是在日本,全球其他地區的公眾擔憂情緒也正在增強。”他指出,日本核工作者正試圖控制福島Dai-Ichi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風險,此事所造成的影響“令人煩惱”,“可能會對核電未來的進一步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根據國際能源署在去年11月份作出的預測,到2035年為止,全球核發電能力將在現有的3900億瓦特的基礎上新增3600億瓦特。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曾在3月30日接受采訪時稱,自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以來,該署一直都在對新增核發電能力減半所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衡量。
田中伸男今天指出,聯合國的193個成員國在2009年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和2010年召開的坎昆氣候會議上達成了一項目標,內容是對全球變暖現象加以控制,但“核發電能力下降所將帶來的代價將是十分高昂的”,“如果核發電能力僅能達到預期的低端,那么低碳技術的成本將會上升”。
自3月11日日本地震和海嘯災難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中國方面已經調低了在2020年以前提高核發電能力的目標,意大利政府實施了一項一年期的原子能項目延期執行命令,德國政府則已經暫時叫停了最老式核反應堆的運作。田中伸男表示:“在事故原因查明以前,我們希望公眾能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待這一結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