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外資持股的新要求,肯定會對企業產生一定的影響,目錄實行后,企業將做出相應的調整。”世界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博世的宣傳人員對本報記者說。目前,這家外資企業在中國多以獨資和控股的形式進行生產經營。“我們不會因此改變既定的投資策略。”這位工作人員隨后補充說。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商務部對《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行修訂。根據該征求意見稿,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外資持股比例不超過50%。
零部件廠商“插手”助推電動汽車“上位”
在剛剛落幕的上海車展上,新能源汽車與傳統能源汽車相比無論從參展數量還是技術解讀上仍只是個漂亮的“花瓶”。
由“花瓶”晉級為“花旦”,新能源汽車的規模量產無疑是其中的關鍵點,這需要借助眾多零部件企業的合力助推。即將公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未來10年政府將投入1000億元,打造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顯然,位于產業鏈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已經做好了在中國市場大施拳腳的準備,外資廠商表現尤為積極。
世界領先的汽車技術與服務供應商博世在上海車展期間宣布,專門為混合動力和電動車設計的再生制動系統“HAShev”將于年內在中國量產;該系統針對混合動力和電動車的特殊制動性能及能量回饋要求,最大程度地將車輪的轉動能量轉化為電能,并儲存在電池中,增加車輛續航里程,同時節約燃料,并顯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們會繼續這項投資計劃,不會因為目錄的調整而變動。”博世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博世集團董事長弗朗茨?菲潤巴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與歐洲相比,中國在電動汽車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更具優勢,中國將成為電動汽車發展的佼佼者。
對中國市場信心滿滿的遠不只博世一家。全球多元化工業產品制造商伊頓在車展期間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混合動力系統;全球化工業最大的汽車產品供應商巴斯夫公布了為新能源汽車量身定制的材料方案,使用巴斯夫塑料部件減輕車重,降低油耗與尾氣排放。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表示,“電動車將是未來交通動力的主要方向。目前,博世已經為混合動力和電動車的動力總成系統建立起十分齊全的產品線,以幫助中國制造商盡早實現生產經濟適用的新能源汽車”。他告訴記者,2010年,博世通過在合資公司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內建立的電力驅動業務部,成功啟動了兩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先行項目。這兩個項目的進行將推動混合動力與電動車技術關鍵零部件在2012年實現國產,而裝配有博世技術的新能源車將在2013年實現量產。他同時透露說,博世正在研究鋰電池進入中國市場的方法和模式。博世在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的股權占比為51%。
政府部門樂見包括外商在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的謀篇布局。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上海車展上表示,“十二五”期間加快發展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和車載電子裝置,積極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鼓勵擁有核心技術并具有一定規模經濟效益的汽車零部件骨干企業進行跨地區兼并重組,形成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鼓勵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聯合開發汽車零部件產品,建立開放、公平競爭的多層次多渠道零部件配套體系。
“一旦市場上新能源汽車數量達到一個臨界點,無論是汽車本身還是配套設施、零件價格將有一個明顯的下降,新能源汽車屆時將銳不可當。”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院長馮曉預計,新能源汽車未來3~5年可望達到5%~10%的市場份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