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方興未艾的碳排放權交易在深圳邁出實質步伐。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委托深圳排放權交易所購買自愿減排額度,以抵消其舉辦“中芬低碳城市論壇”產生的碳排放量,涉及700噸碳排放額度的相關交易昨日達成,成為深圳首宗碳排放權交易。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購買的自愿減排額度來自于在排放權交易所掛牌的“VER-002”號Pre-CDM的西北風電項目。研究生院將主動計量和披露論壇的碳排放量,通過交易所向西北風電項目采購等量的碳排放額度,從而使論壇達到零碳排放。據悉,西北風電屬國家新能源項目,“賣出”碳排放配額所得資金有利于進一步開發新能源技術及產品,雙方實現共贏。
“碳排放權交易是全球以市場機制推動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是由耗能大、碳排放多的實體(國家、企業或個人)向耗能少、排放少的實體購買碳排放權的買賣,雙方在交易所登記或掛牌,通過拍賣或購買達成交易。”排放權交易所總裁張偉良介紹,在《京都議定書》實施后,目前全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達上千億美元的規模。
然而,受限于國內碳排放缺乏總量限制和激勵,我國碳交易仍以企業自愿為主,缺乏動力,北京、上海、天津等主要城市排放權交易所“門庭冷落”。深圳排放權交易所達成首宗交易,不僅使相關論壇活動成為廣東省首個“零碳”國際性會議,也標志著國際性會議碳中和服務模式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的正式啟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