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陸的保利協鑫GCL和韓國的OCI宣布按照原定計劃進行擴產,二家年產能總計將從4.8萬噸增加到8.8萬噸,研調機構EnergyTrend認為,未來多晶硅將面臨供過于求的局面,然臺灣多晶硅廠在產能規模和成本競爭力不及于中國、韓國、以及歐美日等大廠,未來在價格進一步調整時將面臨更艱困的挑戰。
目前臺灣多晶硅業者以榮化旗下的福聚為具規模,科冠則落腳在漳濱工業區,另外還包括以轉投資方式跨入多晶硅,最具代表則為茂迪的AE Polysilicon。
以GCL和OCI的擴產計劃來看,8.8萬噸的多晶硅相當于增加17億片厚度為200μm的6吋晶圓,也約當于增加6.8GW的電池產能,但由于目前晶圓廠因售價偏低而出現虧損,在多晶硅價格無法下降的狀況下,廠商多以摻料的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使得多晶硅正常品的實際出貨量會小于客戶需求量。
EnergyTrend認為,多晶硅將面臨供過于求的局面,價格將會出現進一步調整,下游廠商將因此而受惠,但對于臺灣的多晶硅業者來說,在面對海外大廠的競爭,若未來價格下降恐有更大挑戰。
至于今年多晶硅的現貨市場報價,今年初以來多晶硅價格曾自70美元/公斤一度飆至3月中下旬時近80美元的水平,且即便太陽能電池/硅晶圓廠在Q2已艱苦,但多晶硅在4-5月仍是價格高檔,直至6月份才加入價格「有感修正」的行列,跌破50美元以下,惟近期價格又已站回50美元以上水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