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5日在湖南株洲全面啟動。這是目前國務院批復的唯一一個區(qū)域性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案,計劃投資595億元完成927個項目,出重拳用重典,還湖南母親河湘江以碧水藍天。
攻堅歷史頑疾刻不容緩
湘江是長江第二大支流,干流全長856公里,湖南境內670公里。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省六成左右的人口和七成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湖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區(qū)域。但由于歷史原因,湘江流域同時也承載著湖南省六成以上的污染,是中國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近年來,湖南在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中所作的工作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肯定和國家各部委的支持。2009年4月,環(huán)境保護部與湖南省共同簽署了《共同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合作協(xié)議》,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被列入其中主要內容。2011年2月,國務院批復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安排到湖南的項目和資金均占四分之一左右。
2011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計劃投入資金595億元,完成927個項目,以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陽水口山、郴州三十六灣、婁底錫礦山、長沙七寶山、岳陽原桃林鉛鋅礦七大重點區(qū)域為工作重點,突出完成民生應急保障、工業(yè)污染源控制、歷史遺留污染治理三大重點任務,到“十二五”末,使湘江流域涉重金屬企業(yè)數(shù)量和重金屬排放量均比2008年減少一半。
湖南省副省長劉力偉說,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解決的不僅是環(huán)境污染問題,而且關系到湖南科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布局,是建設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的重要突破口。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把保障民生安全作為治理的首要任務,是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為民謀利于當前又造福子孫后代的民心工程。
鐵腕手段打贏治理硬仗
當日,環(huán)保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fā)改委與湖南省委、省政府在株洲市正式啟動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湖南省委書記周強、省長徐守盛和環(huán)保部副部長張力軍等領導共同按下啟動開關。這也意味著,一場部省合力的湘江重金屬治污攻堅戰(zhàn)由此打響。
“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時間跨度大、涉及部門多、覆蓋地域廣,任務十分艱巨。”劉力偉介紹,為推進這項行動的全面開展,湖南省政府已經成立由湖南省長徐守盛任主任的重金屬污染和湘江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委員會。同時,各市州人民政府對轄區(qū)內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負有主體責任,長沙、株洲、湘潭等8市的市長在啟動儀式上依次提交了目標責任書。
按照治理方案,湖南將狠抓關停和整治整合工作的落實,對于非法企業(yè)和不符合產業(yè)政策的企業(yè),一律關閉。通過關閉淘汰和整治整合,做大做強企業(yè),保障原有產業(yè)的延續(xù)和產業(yè)鏈延伸。突出工業(yè)污染源和歷史遺留污染的治理,對不能實現(xiàn)穩(wěn)定達標排放的企業(yè),由省政府分批下達限期治理任務。
“湖南將把湘江作為湖南‘兩型社會’突破口,打造成美麗、清潔、富庶的‘東方萊茵河’。”這是湖南省委書記周強此前多次向公眾描繪的湘江治理遠景夢想。隨著湘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的啟動,湖南人離這個夢想愈來愈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