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經過過濾、脫磷、氧化、消毒等工序后,原本烏黑發臭的水變得清澈透明,可供循環利用。這是德州市城鄉處理生活污水的真實寫照。目前,德州市16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到61萬噸,基本滿足全市城市污水的處理需要。與污水處理廠配套的1040公里配套管網覆蓋率達到90%。污水處理廠排污標準全部由一級B提高到一級A,水環境質量實現重大突破。
“污改排”工程升級改造,南運河將成清水廊道
12月16日,南運河污水改排工程舉行奠基儀式,又一項改善城鄉人民生活的民心工程正式啟動。在全長44.8公里的南運河德州段 (四女寺至第三店)兩側,前后分布著6個排污口。 2010年1月,南運河污水收集管網完善后,集水量已達到每日12萬噸,超過“污改排”工程處理能力20%,南運河兩岸污水面臨處理后污水無處可排的境地。
2010年6月,德州市將南運河污水改排工程列入改善城鄉人民生活十項民心工程,計劃總投資2.3億元,對南運河污水處理工程進行升級改造,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和標準。工程改造完成后,南運河污染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南運河真正成為清水廊道。
同時,德州市將配套建設6萬噸再生水回用工程,再生水回用后剩余水將通過宣惠河、南干渠改排岔河,將對改善岔河、宣惠河水質,以及恢復和保持生態基礎水量發揮重要作用。
建設人工濕地處理工程,排污標準全部達到一級A
2010年3月,德州市代表山東省迎接了國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況考核,在海河流域7個省市考核代表城市、全國九大流域33個考核代表城市中取得 “雙第一”的優異成績。
為確保河流斷面水質改善,在點源治理的基礎上,德州市打造了具有德州特色的入河口人工濕地處理工程建設。德州市結合閑置地少、冬季氣溫低的實際,先后建設了8座潛流與表流相結合的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將城市污水處理廠達標的水再經潛流人工濕地進行入河前治理,形成了 “點源-污水處理廠-濕地-河流斷面”為主體的遞進式治污模式,使入河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目前,德州市已經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均能做到正常運行和穩定達標。污水處理廠排污標準全部提高到一級A。德州市主要河流的水質明顯好轉,全部達到了恢復魚類生長的水質標準。
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全面落實節能減排
據了解,截至今年11月份,全市各污水處理廠共處理城市污水11973.81萬噸,集中處理率達到85%,污水處理廠出水達標率超過95%,累計消減COD3.27萬噸,消減氨氮0.33萬噸。
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是全市水環境改善的主要力量和治理水環境污染的把關環節。目前,全市各個污水處理廠均建立設備管理臺賬,實現了設備運行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同時,全面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度。市住建局專門成立督查組,加強對運營單位勞動定員、關鍵崗位操作、成本核算、水質化驗、污泥處理處置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并將平時的檢查情況和績效考核納入年終考核評比。
全市各個污水處理廠還組織技術人員積極開展技術創新,通過對各種設備反復調整比對,收集分析大量數據,逐步摸索出了最佳的系統運行參數,使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