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43個世界地球日。地下水的超采與污染問題引發熱議。
據國土資源部公開的消息透露,在我國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來自地下水;同時,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田澆灌也源自地下水。全國657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
國土資源部認為,超采與污染正在危及地下水安全。
600多城市半數不同程度缺水
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資助的《中國地下水科學的機遇與挑戰》研究報告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地下水的提取量以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
同時,由于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污液以及化肥農藥等的滲漏滲透,一些地區的地下水品質已經惡化。
我國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成果發現,全國適宜開采或飲用地下水地區,每平方千米年均可開采資源量已由15萬立方米減少到6萬立方米,北方地下水可采資源量減少了56億立方米。據專家介紹,這是由于區域降水量變化、人類工程活動導致地下水補給量減少以及部分地區水文地質參數發生變化等原因造成的。
盡管近20年來全國用水量急劇增長,地下水開采量以平均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但仍有數千萬人飲用水問題亟待解決,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一半左右不同程度存在缺水,部分省(區、市)存在與飲用水水質有關的地方病區,比如北方丘陵山區,多分布高氧水、高砷水、低碘水和高鐵錳水,引發了克山病、大骨節病、氟中毒、甲狀腺腫等。
近60個城市地下水嚴重超采
有統計顯示,全國以城市和農村井灌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區400多個,總面積達到62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山西六大盆地、關中平原、松嫩平原、下遼河平原、西北內陸盆地的部分流域(石羊河、吐魯番盆地等)、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平原等地,嚴重超采城市近60個。
地下水超采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引發地面沉降。
據透露,目前,全國已形成大型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華北、華東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表示,到目前,北至哈爾濱,南到海口,東達上海,西到烏魯木齊。幾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因超采地下水而出現地下漏斗。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完成的《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能力》項目研究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每年超采26.4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每年超采12.4億立方米,已無開采潛力。歷經近50年的地下水開采和超采,華北平原形成了環渤海復合大漏斗,面積達7.2萬平方公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