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數年狂飆突進后,國內LED行業正經歷由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出口低谷期。第111屆廣交會現場交易情況顯示,今年年初至今,國內LED企業來自歐美的訂單大降三成的情況非常普遍。
記者昨日從由光亞法蘭克福展覽公司主辦的廣州國際照明展先期獲得的統計數據中發現,即將于6月9日開幕的本次展覽規模增長10%,參展企業的數量卻減少20%。火熱的資本競逐LED行業背后,涌動著行業洗牌的洪流。
據網易財經了解,目前國內LED企業80%仍以出口為主。在歐洲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復蘇無力等因素的影響下,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企業的訂單在持續減少。
“今年歐美市場形勢特別嚴峻,訂單減少了四成。”做LED燈具的深圳一家照明企業董事長蔡亞輝對網易財經表示。另一家位于溫州的企業也向網易財經稱,來自歐洲的訂單減少了超過50%。據蔡亞輝稱,歐美訂單下降三到五成在行業里相當普遍。
訂單減少直接導致許多企業營收下降。光亞照明研究院的統計發現,從去年到今年一季度上市的12家企業發布的2011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僅勤上光電和聯建光電兩家保持增速的小幅提高,另外10家企業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在2010年營業收入保持了234%的增長速度的長方照明,2011年營業收入增速僅為57%。萬潤科技業績甚至為零增長。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歐美經濟局勢仍不明朗,照明企業出口形勢在今年仍將嚴峻。
與行業低迷形成對比的是,今年國內LED企業的IPO熱情仍然高漲。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一季度,已上市和過會待發的LED企業有8家,比去年全年LED企業上市公司總數還多;其中,在3月份上市和過會的就有6家。在去年底更是出現了5天內4家LED企業接連申報上會的“盛況”。
表面上看,IPO熱潮似乎與行業狀況背道而馳,但光亞照明研究院分析認為,上市潮的出現實際上是企業在為未來做準備;否則很有可能被潛在的并購者吞掉,“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飛利浦、歐司朗等國際LED巨頭,跨界進入LED行業的美的、清華同方等國內知名企業,以及品牌和渠道完善的傳統照明企業都成為眾多LED小微企業的潛在并購者。”
“行業暫時的低谷提供了洗牌的時機,國際巨頭和爭相上市的國內LED企業則成為洗牌的主導者。”廣州國際照明展創辦人潘文波認為。
據估算,目前國內LED企業約有8000家,處于“小而散”的狀態。業內對通過洗牌整頓行業發展秩序的呼聲一直很高。事實上,洗牌的暗流也正在行業里涌動,從去年至今,不斷有LED企業倒閉的事件出現。
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011年底,僅深圳市倒閉的LED照明企業就超過80家,與深圳同處廣東省的佛山市,2011年中亦有將近一成的LED照明企業倒閉。緊隨深圳、佛山之后,東莞、中山的LED照明企業也深陷倒閉寒潮。
作為全球照明行業的晴雨表,廣州國際照明展的數據也顯示了行業洗牌跡象,據潘文波透露,今年6月舉行的第17屆廣州國際照明展參展面積比去年擴大了10%,達到22萬平方米的歷史新高,但企業數比去年減少了10%,由2900家減為2600家,顯示了企業集中度提高,行業洗牌正在開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