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時,陶華碧學會了做麻辣醬。1989年,陶華碧在街邊開始賣涼粉和冷面。龍洞堡附近有幾十所學校,學生構成了龐大的消費群體。街上做涼粉、冷面生意的人很多,但自從陶華碧做起這個生意后,別人的生意越來越冷清,因為陶華碧的麻辣醬拌涼粉味道美不可言,吃過一次的人便成了“回頭客”。
小本生意充滿艱辛,她卻樂善好施,時常接濟附近一所學校的一名貧困生,感激之下,這名學生叫她“干媽”。久而久之,周圍的人們也都親切地叫她“老干媽”了。
一天收工后,陶華碧有些頭暈,反正拌涼粉的作料有很多種,缺少麻辣醬生意也照做。誰知,第二天,一聽說沒有麻辣醬,顧客轉身就走:“來你這里就是吃那口麻辣醬,如果只為了吃涼粉,哪家不都一樣啊!”
顧客的話讓陶華碧茅塞頓開:我為何不發揮這種優勢?從那以后,陶華碧把精力投入到麻辣醬的研制中,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調試、品嘗、再調試,陶華碧制作的麻辣醬風味越來越獨特,很多顧客吃完涼粉后,又掏出錢來買上一盒麻辣醬帶回去。后來,來吃陶華碧家涼粉、冷面的人越來越少,買麻辣醬的人卻越來越多。一位面館的老板開玩笑:“你還賣什么涼粉?干脆開家麻辣醬工廠,我們專門去你那進貨不是更好?”
金銀散人心聚財富之門大開
1996年7月,陶華碧向村委會借了兩間房子,招聘了40多名工人,專門生產辣椒調味品,取名為“老干媽”。
不懂管理,陶華碧就采取土辦法:身體力行,我這個老板怎么做,工人就怎么干:“我把你們當家里人,你們也把這里當成家。我怎么做,你們跟我怎么做就行了。”然而,才切了不到一分鐘的辣椒,濃烈的辣椒氣味就刺激得很多人不停地流淚。見此狀況,陶華碧什么話也沒有說,她走到案板前,邊切辣椒邊說:“我剛開始也和大家一樣,受不了辣椒的氣味,但是和辣椒不親近的人怎能做出好辣醬啊?做任何事,一旦投入感情,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陶華碧對自己的名聲看得很重。買來了天平,她告誡員工,一定要足量稱給顧客,“克數也不能隨便,要是人家覺得不足量,找上門來咋個辦?不講誠信我們就是自砸招牌。”很快,“老干媽”辣醬銷往全國各地。
沒想到,由于某廠家提供的包裝瓶質量不過關,在灌裝時瓶子的封口不嚴,發生了漏油事件。廠里的管理人員說:“可能只是個別瓶子封口不嚴,把封口不嚴的貨追回重新封口就行了,不必全部追回,否則損失太大,30萬瓶啊!”陶華碧卻果斷地決定:將所有未賣出的產品追回后全部當眾銷毀,一瓶不漏!公司為此損失了20多萬元,大家心疼不已,陶華碧說:“做生意首先要學會做人。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坑人騙人的事做不長,咱們不能干那種事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