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觀點評論 » 正文

解讀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排放量增加不光來自中國

發布時間:2013年1月21日 來源:北京晚報

1月1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了《201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公報》顯示,據全國7個大氣本底站的觀測數據,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平均濃度2011年又有....

1月1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了《201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公報》顯示,據全國7個大氣本底站的觀測數據,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平均濃度2011年又有攀升,且高于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全球平均值,但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平均濃度大體相當。這是中國氣象局首次對外公開溫室氣體年度報告,專家認為,數值升高并不一定意味著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幅增加,有些可能是來自周邊地區。

青海數據

創1990年以來新高

公報顯示,在青海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2011年大氣中的3種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2.2ppm(濃度單位,即每百萬個干空氣氣體分子中所含的該種氣體分子數)、1861ppb(濃度單位,即每十億個干空氣氣體分子中所含的該種氣體分子數)和324.7ppb,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值,但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平均濃度大體相當,均創1990年建站以來新高。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網的成員站之一,該站觀測數據代表了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及其變化狀況。

2011年,黑龍江龍鳳山、北京上甸子和浙江臨安三個區域大氣本底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94.6ppm、395.2ppm和404.8ppm,甲烷分別為1961ppb、1889ppb和1943ppb,氧化亞氮分別為325.5ppb、324.8ppb和326.0ppb,均高于瓦里關站同期觀測值(392.2ppm、1861ppb和324.7ppb),也反映出了觀測站及周邊地區人類和自然活動對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影響。

濃度升高是全球性趨勢

氣象專家表示,溫室氣體濃度升高趨勢是全球性的,不只是發生在中國。由于大氣是不斷流動的,2011年我國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并不一定意味著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幅增加,有些可能是來自周邊地區。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端義宏說,面對溫室氣體濃度屢創新高、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嚴峻形勢,世界各國應該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攜手應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教授羅勇認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頻繁襲來。為了更好地化解氣候變化的現實威脅,還要堅持減緩與適應并重,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的能力建設。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研究所副所長周凌晞表示,我國幅員遼闊,要進一步掌握各區域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分布和變化特征,亟待改變我國溫室氣體觀測資料總體匱乏的現狀,要進一步掌握我國各個區域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分布和變化特征,需要進一步加強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立體觀測網建設,提升資料的融合分析能力。

七個站代表不同氣候

此次中國氣象局發布《201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第1期)》與2012年11月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11年WMO溫室氣體公報(第8期)》相呼應,世界氣象組織自2004年開始,每年發布1期WMO溫室氣體公報。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網負責協調大氣溫室氣體及相關微量成分的系統觀測和分析。截至2011年底,已包括28個全球大氣本底站、410個區域大氣本底站和80余個貢獻站。其中中國氣象局的4個站,包括青海瓦里關、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均已列入上述的大氣本底站系列。

端義宏介紹,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氣象局先后建設了青海瓦里關、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黑龍江龍鳳山、云南香格里拉、湖北金沙和新疆阿克達拉等7個大氣本底站,分別代表了我國幾個典型氣候、生態和經濟區,開展中國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監測與分析工作。

據了解,經過多年建設和積累,中國氣象局初步建立了受國際認可、國內領先、由7個大氣本底站和1個分析標校中心實驗室構成的溫室氣體濃度監測分析平臺,有關觀測數據對了解我國大氣溫室氣體的濃度及變化狀況發揮了積極作用。

溫室氣體讓全球變暖

2012年12月,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11年WMO溫室氣體公報》表明,2011年全球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再次突破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點,二氧化碳平均濃度為390.9ppm,甲烷為1813ppb,氧化亞氮為324.2ppb,分別比工業革命(1750年)前增加了40%、159%和20%。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幅與過去十年的平均增幅持平,甲烷和氧化亞氮濃度的增幅均超出了過去十年平均增幅。在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貢獻中,二氧化碳約占64%,甲烷占18%,氧化亞氮占6%,其他溫室氣體占12%。

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濃度變化與人類活動排放和自然源匯的變化密切相關。1750年工業革命以來,通過化石燃料燃燒等方式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已相當于3750億噸碳,除了約45%被海洋和陸地生物圈吸收外,另約55%的碳留存在大氣中,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濃度逐年增加的上升趨勢與人類活動排放溫室氣體的持續增長有關。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