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紡織品”已經成為當前紡織行業的熱門詞匯,在近日舉行的intertextile面料展上,有關再生紡織品的話題被不斷提起。但在國內,再生紡織品的標準及其認證還需進一步加強。記者從瑞士檢測公司SGS集團了解到再生紡織品的概念及其標準檢測現狀。
“再生紡織品”概念日漸成熟
長期以來,紡織原料多以合成纖維為主,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存在著石油消耗量高、污染排放嚴重和使用后不能降解等弊端。隨著近年來“節能環保”這一全球性話題的興起,紡織品生產也開始逐漸注重材料回收及各種新型材料的開發和應用,從最初的回收棉、回收滌綸纖維,到目前眾多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紡織行業正一步步探索并實踐著“從搖籃到搖籃”的綠色可循環發展模式。
歐盟2008年修訂了《廢棄物框架指令》(WasteFrameworkDirective)計劃,旨在讓歐盟公眾和企業能夠更積極推動各類資源的環保再生。目前,回收材料的使用在歐洲備受紡織服裝行業的青睞,許多世界知名品牌和國際大買家已著手開發或大量采購有關再生紡織品,如美國環保再生纖維與紗線制造商JimtexYarns,日本帝人纖維公司,英國成衣零售商馬莎百貨和美國百貨零售商沃爾瑪等。而在我國,知名運動服裝品牌李寧近日推出具有再生環保概念的服裝,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那么,究竟何為“再生紡織品”呢?
根據行業共識,通常將生產中或生產后的可再用廢料回收利用后生產的紡織品定義為再生紡織品。比較經典和成熟的做法是對棉織物纖維的各類回收再生,而最早出現在日本的對廢舊塑料品回收再生成聚酯纖維等,也屬此類范疇。
此外,目前市場上出現更多的是一些再生纖維素纖維或新型材料纖維。它們往往具有一定功能性概念,或出于對某些功能性的訴求而被開發和生產。此類產品通常也因其避免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而凸顯了其環保性,因此套用了“再生”的概念。
再生紡織品概念的混淆給產品的標注帶來了相應的問題。日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針對產品標簽的環保宣傳提出了嚴格要求,其中對再生紡織品的定義尤為嚴格。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