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筒除塵器的優化設計
隨著環保除塵設備市場的擴大,各種除塵器產品日益被人們認知,作為代表未來除塵器發展方向的布袋除塵器受到市場青睞,而濾筒除塵器作為布袋除塵器的變型產品,其未來的發展空間則被更多的除塵器廠家普遍看好。脈沖濾筒除塵器設有進風口、濾筒、出風口、氣包、脈沖控制儀、脈沖噴吹閥、噴吹管等,濾筒是由聚脂纖維折疊、卷制而成,其下端封閉,上端中心正對噴吹管下口。脈沖濾筒除塵器的工作過程:含塵氣體由進風口進入濾筒除塵器后,氣流速度減慢,粗顆粒脫離氣流沉降到集塵室內,細微粉塵隨氣流穿過濾筒時被阻于濾筒外表面,潔凈氣體由出風口排出;當濾筒表面灰層較厚時,脈沖控制儀發出指令開啟噴吹閥,氣包內的壓縮空氣經噴吹管高速噴出,同時誘導數倍于噴射氣量的周圍空氣進入濾筒,并由內向外快速射出,將濾筒外表面的粉塵吹下落入集塵室內,最后由放灰斗排出。
濾筒除塵器的優化設計
濾筒除塵器內部無均流裝置,流場均勻性差;進風口和出風口非對稱分布,流場均勻性進一步惡化;進風口距箱體底端較近,箱體底端的積灰,會不斷被卷吸揚起,產生的“二次揚塵”增加濾筒過濾負荷,并使過濾效率降低。
濾筒除塵器按進風口位置分為上進風、下進風和側進風。若除塵器改為上進風方式,濾筒、噴吹系統、箱體等都需大幅度改動,經濟成本較高;側進風方式氣流均勻性好,但是鋼材消耗率高;下進風方式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研究結合側進風流場均勻性高和下進風結構簡單兩者優點,做改動。結構方面:調整進風口和出風口位置,使其相對分布;縮短除塵室長度,改設倒四棱臺灰斗,并設灰斗擋風板,避免“二次揚塵”現象;采用N型風道進風方式,風道中設導流板,防止風道中氣流分配不均;箱體內設氣流均布板,通過調整其角度和數量使濾筒除塵器內部流場均勻性達到最佳。
選擇濾筒式除塵器需要考慮的問題
根據粉塵的性狀選用濾筒:粉塵的性狀包括粉塵的化學性和物理性,現著重從粉塵的物理性分析濾材的材質、結構以及后處理等方面的正確選用。
1、粉塵的附著性和凝聚性
粉塵具有相互彼此附著或附著在其他物體表面的特性,當懸浮的粉塵相互接觸時就彼此吸附而凝聚在一起。粉塵的凝聚力與其種類、形狀、粒徑分布、含水量和表面特征等多種因素有關,綜合起來可用安息角來表征粉塵的凝聚力。例如,安息角小于30°的稱為低附著力,流動性好;安息角大于45°的則稱為高附著力,流動性差。此外,粉塵與固體表面的粘性(附著性和凝聚性)大小還與固體表面的粗糙度、清潔度有關。
2、粉塵的磨啄性
濾材在過濾、攔截、凝聚粉塵時,粉塵(特別是不規則形粉塵)對濾材的破壞性稱為磨啄性。它與粉塵的性質、形態以及攜帶粉塵的氣流速度、粉塵濃度等因素有關。例如:鋁粉、硅粉、碳粉、燒結礦粉等材質堅硬,屬于高磨啄性粉塵;顆粒表面粗糙、尖棱不規則的粉塵比表面光滑、球形顆粒粉塵的磨啄性要大許多倍(約10位左右);粒徑為90μm左右的粉塵磨啄性最大,而當粉塵粒徑減小到5-10μm時磨啄性則十分微弱;粉塵的磨啄性與攜帶其氣流速度的2~3.5次方成正比。因此,為了減少粉塵對濾材的磨啄性,必須嚴格控制氣流的速度和勻速性。此外,對于磨啄性大的粉塵要選用耐磨性好的濾材。
卷煙廠濾筒除塵器雖然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目前應用還不是很普遍,還有很多技術上的難點需要改進,特別是濾料和清灰系統。隨著濾筒除塵器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應用,針對不同的物料性質就需要不同的濾料,現有的各種纖維、聚酯、覆膜等濾料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因此開發新型、高效的濾料就越來越迫在眉睫。工業用濾筒除塵器體積較大,濾筒也較長較多,如何保證整個濾筒的上、中、下部都能達到較好的清灰效果;工業上濾筒清灰一般是輪流在線清灰,如何使濾筒間的相互影響最小而又不影響除塵效果,這些問題有待我們今后進一步研究。
目前,濾筒除塵器廣泛應用于各大行業領域,如何選擇合適自己工況的濾筒除塵器尤為重要,這可直接影響到除塵效果。因此下面我們就和大家分享一個關于選型的建議。
1、選用濾材的原則:濾筒除塵器的除塵濾筒通常是用紙漿、合成纖維或以紙漿、合成纖維為基材表面覆膜制成的。原材料各具不同的物理、化學特性,適合的使用條件或工作環境各部相同。因此,濾筒除塵器濾料的正確選用的原則應該是,充分了解生產過程中排放出來的含塵氣體的理化特性,認真對照各種纖維所具有的技術性能,加以正確選擇。
2、正確選用除塵濾筒的方法。正確選用濾筒的方法包括:根據含塵氣體的理化特性選用;根據粉塵的性狀選用;根據粉塵爆發的總量選用;以及濾筒除塵器的排放指標選用等等。
泊頭市恒東環保設備有限公司(http://www.bthdhb.com)是一家集研發、設計、設備制造、現場安裝、調試于一體的專業袋式除塵設備生產廠家。本公司主要生產布袋式除塵器,電爐除塵器,收塵器,袋式除塵器,產品廣泛應用于冶金、建材、化工、電力、機械、 糧食加工等工礦企業中 的煙氣凈化、粉塵治理及物料回收。致力于發展新型高效的環保治理技術,推廣工業領域清潔環保技術,從污染源頭進行環保治理,開發適應各種復雜工況的污染治理技術,以滿足市場的多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