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日前指出,我國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其中,一些重點流域、海域水污染嚴重,部分區域和城市大氣灰霾現象突出,農村環境污染加劇,重金屬、化學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顯現。本報嘗試通過財經視角解讀環保戰略,并邀請兩會代表、官員、學者共同預判未來一年的節能環保形勢。
哪些環境污染最“燒錢”?
《經濟參考報》:近年來環境事故頻發,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目前哪些領域的環境問題造成的損失最大?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我國每年造成的環境污染損失包括兩類:一類是財產性損失,如企業的污水處理成本、農漁業的收成損失,包括部分生態損失。另一類是健康損失,這類損失計算起來更困難。水污染更側重于財產性損失,大氣污染更側重于健康損失。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銀行、原國家環??偩忠约耙恍┛蒲袉挝辉浄謩e做過研究。環境損失(財產性損失和健康損失)占中國G D P的比重少則為3%至4%,多則達到11%左右。這兩年沒進行過相關研究,但我估計,環境損失占中國G D P的比重可能達到5%至6%。2011年中國G D P為47萬億多,據此折算,環境污染造成損失將達到2 .35萬億至2 .82萬億元,也就是超過2萬億元。
此外,突發性事件(環境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大。比如廣西鎘污染發生后,在企業有能力賠付前,財政需要先行投入,用于應急監測、流域攔截、污染治理等。這些事故還會造成更長遠、間接的生態系統破壞。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教授:很多環境污染是不可逆轉的,也就是說,事后花多少錢都恢復不來。美國一位經濟學家曾做過相關研究,環境污染每制造1塊錢的利潤,卻要花60塊錢來治理,還要花15塊錢去看病。因此,制止環境污染的發生最省錢,污染后才想到治理最燒錢。
環保部幾年前曾經做過一次綠色GDP核算的試點,各省紛紛報名,但統計結果最終并未公布。國際通用的資源成本指標體系包括7項,我國只采納了其中1項“污染治理成本”里面的“大氣、污染、水污染”這很小的一部分,就把G DP拉下來一大塊,至少降低一半。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飛達集團董事長朱國平:我認為,電鍍污染造成的損失很嚴重。蘇南遍布生產蓄電池、手機和電腦外殼的中小鄉鎮企業,排放的硫酸和重金屬會滲透到河水和地底下。建議國家采取嚴厲措施,加強對中小企業尤其是家庭企業的排污管理;建議推動企業與政府的污水管道對接,使污水集中進入處理站。
哪些環保領域最“缺錢”?
《經濟參考報》:目前哪些領域的環保投入最需要加大投資,尤其是財政投資?
王玉慶:環保投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財政投入,一類是社會投入(以企業為主)。最迫切需要財政投入的是水污染防治,其中主要是公共污水處理廠(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園區工業污水處理等)的建設,包括管網建設在內,要確保污水處理廠達到設計能力,確保達標排放;下一步改造升級以達到脫磷脫氮的要求,這需要增加投資,還有城市的垃圾處理廠,發展垃圾焚燒成本也是比較高的。這些方面預計每年需要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上千億。
雖然當前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但縣、鎮(含)及以下的污水處理還不在統計范圍內,其管網配套還沒有完全跟上,很多地方還是空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