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設計形成節能體系
針對傳統設計模式很難適應生態節能建筑設計要求的現狀,五合國際借鑒國外經驗,引入了“整合設計”(IDP)理念,即在設計最初方案階段生態節能的專業人員就開始介入,提出初步的生態節能方案,并在后續的設計中綜合建筑、規劃景觀、結構、暖通空調、給排水、建筑電氣與樓宇控制、室內設計等各個專業,通過有機整合和密切協作,綜合采用成熟的高新技術及產品,形成一整套生態節能體系。
生態節能建筑設計與高新技術系統應用
在這一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建筑整體能量平衡系統的設計,設計人員用計算機軟件系統對未來建筑的室內外熱工環境、能量平衡進行模擬計算,為下一步各專業的深化設計提供依據。
四方面入手提高住宅舒適度
合適的熱工環境、空氣質量、聲環境與光環境是人們對住宅舒適度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住宅的室內環境舒適度就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室內熱環境的改善,主要通過控制空氣溫度、室內物體表面溫度、相對濕度以及空氣流動速度來實現。這不僅需要采用現代構造技術與材料,精心推敲細部構造設計,同時需采用高性能門窗,特別是高性能玻璃產品。
充足的新鮮空氣原本是住宅最基本的要求,并不是高舒度指標,但由于城市環境與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導致住宅通風成為居住生活舒適度的標準之一。如何滿足健康的新風換氣量、過濾風沙塵埃成為住宅通風設計要解決的問題。
對于噪聲的隔絕,需要針對不同噪聲特點,采用多種技術構造解決。如可以采用高質量融聲墻體系統或建筑構造上設置絕緣層的方法。
隨著居住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人工照明光環境的舒適性、個性化、藝術品位及安全、節能等要求也日益突出。影響光環境的因素不僅是照明強度,還包括日光比例、采光方向、光源顯色性、色溫以及避免色眩光等。因此提高住宅光環境的舒適性,需要對住宅光環境進行綜合評價。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