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3日起,本報在“兩會一年間”專欄,分別就“中國成就”、“美國因素”、“民生五重奏”、“宏觀經濟走向”、“上海世博會”、“房地產”和“區域經濟”等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進行了探討,引起讀者和兩會代表委員的強烈反響。本專欄雖已刊發完畢,但這些話題卻是一定時期內關乎中國經濟發展的顯性話題,我們在今后的報道中還會陸續刊發與之相關的新動向和新觀點。謝謝讀者的關注和厚愛,也歡迎繼續關注本報。
低碳風吹兩會間
“截至3月2日中午12時,在已提交的360份提案中,低碳經濟依然是熱門詞。”3月2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趙啟正向報道兩會的記者通報了政協提案的有關情況。
據相關媒體粗略統計,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交的與“低碳”有關的議案及提案占總量的10%左右。
對于低碳經濟受到如此關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這凸顯了國家對低碳經濟的重視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家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之情。”
不止于此,日前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明確提出,要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節能減排。“這是調整結構和產業升級的主攻方向,要大力開展以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為核心的企業技術改造,積極發展以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為重點的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僅在中央,地方各級政府在兩會期間也表現出了對低碳經濟的關注。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就表示,廣東將采取專門措施發展低碳經濟。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發改委主任姚木也表示,“江西要用金融危機和環保產業標準,倒逼鋼鐵企業整合,集中建立優質鋼鐵基地。我們還將在鄱陽湖區發展航空、生物質能源、太陽能、醫藥等十大新興產業,共有209個低碳項目,2012年將形成1.5萬億元的銷售收入。”
另外,除了會場上,會場外的一些小細節同樣也在彰顯低碳經濟色彩。以碳酸鈣為主要原料、摸上去比普通紙張還要柔軟舒服的低碳“石頭紙”首次現身兩會會場;明星委員濮存昕則騎著自行車前往會務組報到;農民代表陳飛日前親自到北京社區散發菜籃子和環保宣傳單……
當然,對小部分時尚達人來說,他們已經開始用“碳”來計算自己的生活方式了。網絡上時尚一族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如果你乘坐飛機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電,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駕車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能源策略新選項
一系列行動都在表明,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都越來越將低碳經濟和低碳思維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體系中。那么,我國當前在低碳經濟相關的行業發展到底如何呢?
事實上,在宏觀目標上,我國政府已經對全世界作出承諾:到2010年,單位GDP能源消耗量減少2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15%左右。
其實,國家已經在多方展開努力,如大力發展新能源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林伯強就對記者表示,低碳經濟說穿了就是能源政策的選擇,即國家用多少能源?選用什么樣的能源?在能源結構上怎么安排?
而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也對外界表示,今年中國將著重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致力于兌現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作出的承諾。此外,還有消息指出,國家正在研究制定中的扶植政策有《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發展低碳經濟指導意見》和《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等。
在具體行業上,我國新能源產業最近幾年的迅猛發展也在為低碳經濟鋪路。就拿風電行業來說,有數據顯示,2005年到2009年的4年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由126萬千瓦迅速增長到1700萬千瓦,成為全球風電發展最快的國家。
另外,毫無疑問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已成了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可以預見,未來10年中,與低碳相關的產業,將呈現發展態勢,而與之相關的產業利益鏈條將會不斷地延伸,低碳經濟產業將成我國投資者最熱衷的投資領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