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無序發展,必然導致規劃缺失,大量缺乏科學規劃,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大量“三邊”工程倉促上馬。
近年來,雖然國家采取了措施制止電站無序建設,但大量的發電項目,由于生米已經做成熟飯,最終還是發給了“準生證”。一些電站盲目發展,缺乏科學規劃,電站投產后立即嘗到了苦果,一些發電項目投產之日就是虧損之始。
電力科學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要考慮資源支撐,環境容量,還要考慮電力需求,電力送出、輸電能力等。目前的情況是,一些電源布局不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先把電廠建起來再說,出現了本末倒置。
不考慮資源支撐的情況更加普遍,某發電集團建設的兩臺60萬千瓦發電機組,由于沒有科學的規劃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投產后,不僅電煤供應無法解決,電力上網也成問題,機組長期處于停運狀態,投產幾個月,虧損一個多億。
在一些地方,電源點雖然已經非常密集,但新項目還是不斷地上馬,有一期工程的還要上二期,有二期工程還要上三期,最終造成電力嚴重過剩,機組利用小時直線下降。去年,內蒙古一家發電企業又投產了兩臺機組,裝機容量達到130萬千瓦,但 2008年,全廠核定的發電量只有50億千瓦時,不到其生產能力的一半。
其實,電力過剩才剛剛開始,隨著今年新機組的大量投產和經濟結構調整效果的顯現,機組利用小時下降的問題將更加嚴重。 電源點布局不合理還給生態環境也造成很大的破壞,有的地方生態環境已經比較脆弱,資源支撐、環境承載能力非常有限,甚至無法承載,但一些地方仍然不顧一切地發展電力,投產后對當地生態環境將造成嚴重的破壞,大量不該上的項目開工建成,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其影響將長期存在。
“上大壓小”規則制訂不合理
2007年以來,我國 “上大壓小”步伐加快,產業結構不斷實現優化和升級。然而我們看到,“上大壓小”政策雖好,但規則制定卻不盡合理。
根據國家“上大壓小”的政策安排,建設單機30萬千瓦替代關停機組的容量達到自身容量80%的項目,單機60萬千瓦替代關停機組的容量達到自身容量70%的項目,單機100萬千瓦替代關停機組的容量達到自身容量60%的項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