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定時炸彈”
江蘇省擁有的海岸線長達953.9公里,而從鹽城到連云港的蘇北海岸線占了其中的大部分。在這條海岸線上,矗立著6座以上的沿海化工園區。
“近年來浙江、蘇南一帶大批化工廠轉移到蘇北,很多都集中在響水、濱海等地。”上海一家化工物流企業老總告訴本報記者。
此次事發地陳家港化工園是江蘇省級化工園,2002年投入使用,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設有化工生產區、生活服務區、污水處理區、化學危險品貯存區四大功能區。園區內分布40多個化工廠,主要從事醫藥、農藥、生物化工制品、石油化工等。
村民們的恐慌,不僅來自化工廠區刺鼻的氣味,更來自近幾年園區發生的兩起事故。
2007年11月27日,園區內的江蘇聯化科技有限公司重氮鹽生產過程中發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5人受傷(其中2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約400萬元。
2010年11月23日,引發此次謠言的主角江蘇大和氯堿化工公司曾發生氯氣泄漏,導致下風向的江蘇之江化工公司30多名員工中毒。
新華社引述附近村民的描述稱:“一聽說化工廠要爆炸,不管是不是謠言,先跑再說,保命要緊,而且大家確確實實聞到了刺鼻味道。”
很多村民對新華社記者說,化工園區就像身邊的一顆炸彈,不知道什么時候爆炸,整天心懸在半空中。
盡管號稱“生態化工園區”,但曾有媒體就以圖片報道的方式也指出,響水的這一化工園區曾直接向周邊的灌河里排放化工污水,被污染的河面上都形成了一條“黑龍”。此外,該化工園區裕廊碼頭附近,隱藏在草叢里的排污口也向灌河里排放過污水。
“以前河里魚蝦都能吃的,你看現在哪里還有魚蝦了?”響水當地一位居民向本報記者說道。
不僅僅是響水一地,江蘇省其他部分化工園區的污染問題也受人關注。
在江蘇淮安季橋鎮的楚州化工集中區,央視去年11月29日播出的《焦點訪談》稱,那里白天與夜晚完全是兩番場景:一到晚上,工廠“亮”了起來,一家名為開源化工廠的煙囪里冒出滾滾黑煙。央視記者表示,當地的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
中華環保聯合會的報告則顯示,連云港臨港產業區企業也曾將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進黃海海灘,造成當地漁民養殖的貝類海產幾乎全部絕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