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電力和天威保變目前共同組建有產能為3000噸的樂電天威項目,分別持股51%、49%。除此之外,天威保變還持有產能為3000噸的天威四川硅業51%的股權,以及產能為1260噸的新光硅業35.66%的股權。
財務數據顯示,由樂山電力控股的樂電天威自2010年4月轉產以來,目前剛好能扭虧為盈,全年實現利潤僅58.7萬元,而天威四川硅業目前也僅盈利533萬元,而達產已有兩年的新光硅業全年凈利也只有約3000萬元,與盈利過億的歷史峰值相去甚遠。
“多晶硅企業的產能并不等于產量,大多數項目在轉產后都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逐步實現達成,所以在行情走俏的時候,上游上市公司受益多少完全取決于實際產量。”前述券商人士對上述數據分析。
對此,天威保變也表示,目前公司凈利下滑主要是受公司旗下新能源企業均處于建設收尾或投產調試階段,前期市場開發支出較大以及未滿產所導致的高額成本因素影響。
或許正因為此,就目前而言,國內多晶硅市場仍處于供小于求的階段。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國內多晶硅需求仍維持高位,進口量約5521噸,同比增長74.8%。這就意味著,短期內,隨著產能的及時釋放,不少多晶硅企業仍可獲得可觀利潤。
不過,長期來看,上游多晶硅企業仍將受下游供需狀況的考驗。
前述券商研究員稱,2011年開始,國內產能將急劇釋放,保利協鑫旗下江蘇中能產量將直逼2.1萬噸,而江西賽維將由目前的1.1萬噸提高到1.8萬噸。而去年全年國內供給多晶硅只有約4萬噸。而由于國內成本較高以及下游企業提前增加多晶硅庫存的問題,國內多晶硅企業存在被動過剩的可能。
“究竟會出現什么樣的局面,仍要依市場而定,如果供需矛盾并不是很突出,2011年大多數處于上游的上市公司將獲得較高收益。”前述券商仍對此保持樂觀。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