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政策法規 » 正文

“十二五”畜禽養殖污染減排專題報道

發布時間:2011年5月18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


  江夏區有關專業人士根據《“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編制指南》中的畜禽養殖污染物產生系數表測算,1頭豬一年產生COD36公斤、氨氮1.8公斤,以1萬頭豬為例,如果采用生物發酵床工藝,一年可以減少COD排放360噸、氨氮排放18噸。可見,“生物發酵床—零排放”飼養工藝是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重要途徑。


  據金林公司有關人員介紹說,他們的“生物發酵床”工藝共投資400余萬元,3~4年后,墊料可直接成為有機肥料,市場價達5000元/噸,兩年即可收回成本。


  農業部環保科研監測所的張壬午教授對在洱海流域農業污染源減排技術集成與生態補償模式研究中測算的結果顯示,采用發酵床養豬,節省飼料40~50公斤/頭、節水80%~90%;增收50~80元/頭(以100公斤肉豬計算);節約勞動力50%以上;飼養生豬2500頭/年,規模養殖場減少污染物5374噸/年。

   政府應當有何作為?
  通過政策扶持、補貼資金,整合規模較小的企業,擴大養殖規模,使畜禽養殖企業逐步向產業化養殖轉變


  要真正減少畜禽養殖污染,就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把生產和經濟結合起來,讓農民看到治理后獲得的經濟效益,并建立整治長效機制,推動畜禽養殖產業化發展。”張壬午說。


  據悉,武漢市按照每萬頭豬補貼150萬元的標準對畜禽養殖企業進行補貼,其中100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50萬元用于環境治理。


  政策扶持在推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記者了解到,2007年10月~2010年年底,江夏區投入畜禽養殖環保資金5282萬元,投入土地面積27212畝,其中山林地6900畝、水面6012畝、田地14300畝。在政策扶持下,江夏區畜禽養殖廢水治理技術普遍推廣運用,推動畜牧業發展的同時帶動了種植業的發展,有效利用了畜禽養殖廢棄物。


  江夏區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國目前畜禽養殖污水治理的工藝多種多樣。對于企業來說,最缺的就是技術,因此,對企業進行技術指導也是政府的工作之一。江夏區為企業組織培訓班,培訓企業因地制宜采用多種方法對轄區內畜禽養殖污染進行治理,除了“厭氧發酵+土地吸納”、“生物發酵床”之外,還有紅泥塑料厭氧法、改良的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


  “通過政策扶持、補貼資金,技術指導,全區的規模化養殖小區不斷增多,規模較小的企業通過重新整合,擴大養殖規模,逐步向產業化養殖轉變。”蘇軍說。

 

    山東

 

青島引導零散養殖戶向規模化養殖小區集中 

“退村進區”解決治污難題
 
  中國環境報通訊員 赫旭 許穎 李慧中


  山東省青島市近年來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和現代化畜牧業,推廣應用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指導農戶按標準建設蓄糞池、化糞池,并對畜禽糞便進行綜合利用。實施畜禽養殖"退村進區"工程,引導零散養殖戶向規模化養殖小區集中,逐步解決零散養殖造成的污染問題。目前,青島市規模化畜禽養殖糞便處理率達到80%。


  種植加養殖
  構建生態產業鏈


  在即墨市王村鎮的恒生源養殖加工基地,以生態產業鏈模式發展的環保理念深入到整個園區,逐步建立起了一條排堿改良土地、園區種植綠化、良種豬繁育、規模化養殖、綠色飼料供給、生豬屠宰加工、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有機肥生產的完整循環經濟產業鏈。


  這個基地為擺脫土地資源的限制,于1997年先后投資2600萬元對4000畝鹽堿荒灘進行了改造。種植了各種耐鹽堿的樹木,建起了農業新技術的試驗基地,建設了占地150畝的現代化養豬場和屠宰加工場,實現了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有機結合及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生產。隨著土地的持續開墾耕種,不斷施用有機肥料培育土地,最終把鹽堿荒灘改造成土地肥沃、環境優良、高產出的生態農場。


  目前,這個基地已經發展養豬戶1000多戶,年出欄商品豬20萬頭以上。基地將豬糞尿等污染物集中回收后,通過生物發酵轉化為優質有機肥源,配加氮、磷、鉀和鈣、硼、硅、鐵、銅等微量元素,采用新型工藝精制而成有機發酵配合肥。它是生產綠色食品的首選肥料,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等特點。


  引進新技術
  養殖污染物零排放


  平度市張戈莊鎮尚河頭村積極摸索全生態、零排放養豬模式,成功帶動畜禽養殖業向節能環保型、循環型農業發展。2008年,在種豬場率先實行了全生態、零排放動物福利養豬模式,建立了生態母豬圈,定點飼喂,設置生態產房產床、保育床,利用隨處可見的鋸末、稻殼、玉米秸稈、花生殼作為豬場墊料,不僅消化了當地農副產品下腳料,而且解決了豬場養殖墊料短缺問題。養殖過程所產生的糞便全部實行無公害處理,確保了整個生產過程無污染。配以科研發酵菌種,制成有機墊料,實現低投入、高產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環的系統工程。目前,平度市已建成生態養豬項目115個。


  即墨市王村鎮的養殖業戶中,大都使用發酵床生態養殖技術。這一技術借鑒了日本、韓國的一種無污染、零排放、低成本、效益高、操作簡便的生態養殖技術。發酵床內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夠將豬糞尿迅速有效地分解轉化,無需人工清掃、沖洗,豬舍內沒有一點臭味。


  發酵床墊料經過長期的微生物作用,可形成優質的微生物有機肥,應用在果樹、蔬菜等農業生產,既實現了農業有機廢棄物的高效循環利用,又提高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降低了養殖成本。


  變廢為寶
  倡導綠色生態經濟


  即墨市移風店鎮上泊村,共有農戶535戶,耕地面積2800畝,以種植蔬菜和糧食為主。上泊村于2008年投資560萬元建設了一處大型沼氣站,利用秸稈、蔬菜廢棄物、養殖場的糞便及可利用的生活垃圾,進行厭氧發酵生產沼氣,年產沼氣29萬立方米,可以滿足1500戶農戶的用氣。產生的沼渣可作為優質的有機肥,適用于蔬菜大棚和周邊的農田,形成"蔬菜、種植、養殖-沼氣-沼肥"的良性循環模式。年利用畜禽養殖糞便3000噸、農業廢棄物及可利用生活垃圾6000噸,有效扭轉了因大量秸稈焚燒,蔬菜廢棄物、畜禽糞污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狀況,提高了農民的環境意識,促進了農業資源綜合利用可持續發展。


  在即墨市上泊村的五湖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廠房的最深處是一個肉牛養殖場,里面喂養了110頭牛,它們是生產沼氣、形成循環農業綠色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上泊村村委主任胡賢杰介紹說,用從村民手中回收的秸稈、菜葉喂牛,產生的牛糞用于生產沼氣,沼氣生產的沼渣和沼液又可以作為綠色的有機肥料,用于大棚的蔬菜生產,整個過程實現了"零廢物"的綠色循環。


  現在上泊村的500戶農戶,家家用上了沼氣新能源,它的經濟效益、節能效益和社會效益普遍受到了農戶的歡迎。村民陳希愛介紹說:"使用沼氣非常干凈,火力很旺,而且沒有灰塵,煤氣費為每立方米1元多,使用沼氣每立方米只需要7角錢,既經濟又實惠。循環產生的沼渣和沼液澆灌田地里的蔬菜和水果,節省了農藥和化肥,生產出來的都是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

3頁 當前為第 2[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