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中國也大有逆市投資的人在。幾乎和谷歌同步,鴻海公司公告稱,為擴大在中國大陸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布局,將在江蘇阜寧投資3000萬美元成立富昱能源科技,發展太陽能電池。“過去太陽能光伏市場毛利高,只要進去就能賺,但現在要想在太陽能光伏市場獲利,要靠技術、管理、供應鏈以及下一代材料研發的實力。”按照郭臺銘的說法,現在是拼實力的時候了,他會長期布局,決不短期獲利。
更有意思的是,原來的那些新能源新貴們在遭遇到市場重挫之后,也能找到一些安慰,而這種安慰居然來自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根據新華社報道,12月18日溫總理在江蘇考察企業經營情況。無錫尚德的施正榮對總理交底說,江蘇光伏產值2000億,就業17萬人,尚德過去幾年發展很快,但2011年遇到困難,銷售量增長、價格下降,三季度開始整個行業出現虧損。
總理的回復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會出現產能過剩。光伏產業面臨的困難可能不是短暫的,關鍵是企業要進行整合,技術上要有飛躍。有關部門要從戰略上加強研究,包括發展規劃、技術突破、產業政策等。要積極應對,不要消極等待。”
“要積極應對,不要消極等待”,這樣的話可不僅是安慰,更是激勵,畢竟新能源是“十二五”新興產業戰略規劃的重頭,政策扶持會源源不斷地出來,但光靠政策肯定是不行的,所有的新興產業之所以被看好,是因為它們代表的是未來,是下一個十年。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產業投資這種事情,本來就有一個盛衰循環的過程,盛極則衰,衰極則盛,三十年可能太久,三五年又或許不夠,十年倒可能是一個最佳的考量時段。
關于這種盛衰更替的逆市投資,我這里還可以舉出一個例子。1933年,美國人霍伊特出版了《百年來芝加哥地區的土地價值》,他發現在房地產投資中賺錢最多的,都是那些在危機期間以特別低的價格買入的人,但這些人通常都不是那些成功的房地產專家,因為當房價變得低廉的時候,那些原來的專家里手們手中的流動資金恰恰也極為缺乏,抄到底的都是那些皮貨商、零售商和貿易商們,他們剛好有充沛的現金流。
記住吧,最后能抄到底的只有一種人,就是那些在危機最深重的時候手里還有現金的人,逆市產業投資又何嘗不是如此。想想吧,誰還有現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